測謊排除當證據 立院今交鋒

「測謊是不是偽科學?」近年爭議不斷,司法院推出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在證據章中擬明文排除將測謊結果當證據,法務部不認同,認為對犯罪偵查可能造成衝擊。草案二○二○年即送立法院審議,立法院今排審,雙方意見再交鋒。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舉行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其中建立國家級司法科學委員會等決議無具體進度,廢死人士遊說立委將測謊議題排審。

立法院法制局評估測謊證據能力問題是否有立法排除的必要性與急迫性,還待凝聚共識。我國是成文法國家,一旦明文禁止,測謊結果就不是法定證據方法,變革相當大。

捲動即可繼續閱讀內容
廣告

司法院認為,測謊是透過儀器,反應受測者受測時生理現象,再經人工判讀檢視受測者對過去發生事實的陳述與記憶是否相符,受測對象是「人」,情緒、生理與心理在不同時間不可能全相同,疾病、高度冷靜、激憤情緒都可能影響生理反應,也不能排除刻意自我控制。

且測謊是利用儀器檢測受測者記憶與陳述,如果受測者主觀認知和事實不一樣,或記錯、沒記得,測謊都可能失準。

司法院擬在刑事訴訟法新增第一六○條之一,「測謊之結果不得作為認定犯罪事實存否之證據。但作為爭執被告、被害人或證人陳述之證明力者,不在此限。」

實務上測謊不能當作有罪判決唯一證據,但如何適用最高法院也見解不一;二○○二年最高法院在一起肅清煙毒條例案中,採鑑定結果可與其他調查證據相互印證,二○二一年一起乘機性交案中,卻認為測謊儀器不能透視人心,只能當補強間接證據。

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名女子在三重遭騎機車少年持西瓜刀搶劫,警方鎖定男子吳明峰,被害人也指認吳,吳被判刑五年定讞。吳聲請再審,台灣高等法院判無罪,最高法院去年四月駁回檢方上訴確定。

吳明峰做過四次測謊,第二回施測圖譜膚電反應曲線似「手繪」而非儀器產出,第四回施測圖譜所載問項次序與錄影不同,只剩第一、三回可判斷。監院認測謊有問題。

▌延伸閱讀:

刑案排除「偽科學測謊」 教化可能性鑑定就能信?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會考作文考生看傻 網友憶昔「賜死輪迴」反讚:教改讓人眼睛一亮
日本很常見!他驚呼台灣女生不愛「1髮型」 網猛搖頭:沒辦法
後腦勺被揍濺血!台留學生在美遭無差別攻擊 求助外交部結果超失望
獨/內衣皇后租屋3年半沒睡過 百萬租金白繳了原因曝光

檢視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