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斯盃中華藍的內傷和外傷

中華藍26日在瓊斯盃1分飲恨中華白,賽後隊長劉錚相當難過,坦言藍隊輸了不該輸的。

2016瓊斯盃國家一隊中華藍80:81被年輕國家二隊中華白擊敗,這一戰打出中華藍的內傷和外線。

內傷是中華隊換血政策得繼續執行下去,但大多數國手球員的定位和表現都沒能到位,甚至失常,教練團得重新思考用人、定位、戰術和打法,中華藍的士氣和整合都會受到重大影響。

外傷是中華隊的戰力、形象、觀感都大大折損,輸了不該輸的比賽,專注力不夠和輕敵是一回事,心理層面的鬆懈和球員緊迫性不足,乃兵家大忌。

先看內傷,中華男籃現在的用人跳不出「國家隊舊思維」,這是大困局。

過去這些年,當曾文鼎、吳岱豪在主扛內線時,中華隊的四號位就是「應景」,不管是195公分的小四號,還是198公分到201公分的正規四號,都不是那麼重要。攻防兩端都沒有什麼角色和發揮,教練團也不重視。

最近3-4年,當Q戴維斯成為歸化球員主扛內線後,Q成為主角,曾文鼎、田壘成為配角,中華隊的本土四號位球員還是「應景」。過去10年,中華隊195-200公分之間的本土長人「全死」,在國家隊用不上,在SBL也不是主扛內線的角色,因為各隊都用洋將。

「用得好,比天分、身高更重要」,這應該是中華隊,甚至是台灣籃球教練都要改變的思維和既定觀念。中華白大前鋒楊興治196公分,瓊斯盃三場球他打了兩場好球,他打的就是四號位,他有比周柏臣、胡瓏貿更硬更強天分更好嗎?我不認為,但用得好,用得巧妙、聰明,給予信任和空間,確實收到鬼斧神工之妙。

當曾文鼎不能打,當田壘還在養傷時,中華隊內線就是得靠周柏臣、胡瓏貿、吳宏興一起去扛下來,不能只靠Q一個人,這是失策。

周柏臣一直欠缺自信,因為在裕隆和中華隊,他都是教練洋將沒得用,曾文鼎和田壘不當家時的「選項」。其實他夠硬、有速度,體能條件也不差,攻防基本技巧也在水準以上,他打得不自在,沒信心,發揮不了個人球路專長,場上作用和功能自然不如楊興治。

胡瓏貿教練不熟悉他,定位不明,吳宏興教練團還不敢用,簡浩的防守、籃板、處理球都是問題,三分外線手感是4、5場好一場的表現,這很難撐起中華隊四號位,幫助Q。

三分球看手氣和投氣勢,也是中華隊一直以來的困境和內傷,周儀翔在SBL超籃切爆、打爆,但瓊斯盃和國際賽等級不同,只靠天分和切入想要撞出一條血路,沒那麼容易。

周儀翔空檔球屢投不進,自己要負責,他沒有得到足夠空間,展現突破攪局打爛仗能力,教練要負責。

中華男籃場上五個位置,至少有兩個大漏洞,很難填補。

控球後衛全面換血,陳盈駿和蔣淯安輪流上表現差強人意,沒有太差,但也稱不上多好。中華隊場上三個點都很平凡,變成劉錚、Q二人球隊,比賽自然難打,團隊也打不好。

中華隊內傷需要教練和球員共同去承擔,從心理和精神面開始武裝起來,中華隊外傷需要用更多勝利去撫平,重塑形象,建立更好的國家隊文化。

看了這場比賽,真正體會中華隊真不好帶,球員心態是一個大問題,教練能不能跳出以往框框,把天分和身高抽離,用不同心境和籃球思路去決定用人、定位、組合、要求,這是更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