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陸長期復甦趨勢不變 新興市場後市可期
新興市場經歷2001~2010年的繁榮期後,從2011年到2022年,美元計價下的年化報酬率僅為0.9%。然而,過去的表現掩蓋了新興市場的未來潛力,這種潛力在全球配置中經常被低估。聯博認為,目前新興市場評價面仍具吸引力,且中國正受惠於解封後的復甦階段,可望帶動整體新興市場表現,若投資人手中仍維持低度布局的情況,當新興市場股票重拾成長動能,便可能讓長期投資表現不如原本期待,因此建議投資人不妨趁勢布局新興市場。
觀察目前MSCI AC世界指數中,雖只有11%的公司在新興市場註冊,但新興市場國家具有人口紅利與內需優勢,它包含了全球52%的人口,再加上未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前沿和其他市場,貢獻全球GDP的46%,整體新興市場人口比例也將達到全球的88%,規模之大,不容忽視。
雖然新興市場在全球基準指標中占比較小,但在世界舞台上卻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聯博認為,投資人應該更仔細地觀察開發中國家的動態,因為這些動態正在創造新興市場股市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尤其在聯準會可望停止升息後,大多股票市場將會有所表現。
聯博認為,新興市場股票市場相較於成熟國家,更具有成長動能。2023年新興市場的實際GDP成長率將達到3.7%,超過工業國家預計的0.3%成長率。中國和印度的成長率預期分別為5.1%和6.0%,雖然比過去慢,但遠高於已開發國家的預期成長率。同時,新興市場貨幣具有吸引力的評價,也有助於為潛在的復甦打下基礎。
在國家布局部分,聯博認為,中國在新興市場中有著領頭羊的地位,因此格外引人注目。目前中國正在享受解封後國內經濟復甦繁榮,取消了清零政策、解放了三年的封鎖所壓抑的消費需求,為長期復甦打開了大門。中國的復甦可能帶來漣漪效應,從馬來西亞到南非的新興市場國家都有機會受惠。與此同時,跨國企業正在將製造業務從中國轉移,這將有利於墨西哥、越南、印尼等國。
值得注意的是,從拉丁美洲到亞洲,創新正在席捲新興市場國家。今年最受投資人關注的AI投資題材,亦離不開新興市場的技術。從價值鏈來看,無論是記憶體、半導體製造、晶片設計等等都在新興市場。根據美國和歐洲專利局的數據和聯博的預估,新興市場國際專利申請的占比一直在穩步增加,到2022年已達到19%。
經過多年對新興市場的低估,許多投資人對新興市場股票的持有比重偏低。不過,隨著多個變革催化劑的醞釀和新興市場股票相對具吸引力的評價,現在是重新評估開發中國家在全球股票配置比例的時刻。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陸房地產風暴 襲向鋼鐵、水泥
工商界關切能源政策 劉德音喊話 超前部署電力
純網路保險公司正式開放 金管會明年8月開始受理申請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