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偉的背號傳承 其實可以更有價值

我在 Lamigo Monkeys 的二軍球員名單中,看到了一個孰悉的背號 – No.6 ,莫非石志偉又復出了?不,現在穿著這個號碼的,是桃猿隊今年季中選秀第二輪選中的林承飛。

林承飛出身桃園平鎮高中,被譽為今年選秀中打擊與守備最具資質的高中生,人稱「天才游擊手」,桃猿隊在大物雲集的季中選秀以第二順位遴選,對於其接班內野的期待值想必很高,就這點來看,把隊史內野基石球星石志偉的背號,傳承給他,似乎頗為自然。

image

石志偉 圖源:Lamigo 隨隊攝影首席 Halu 授權



本質上來說,職棒很像工廠生產線,老作業員無法產出需要的產值,只能退出生產線,馬上會有新鮮肉體頂替他的位置、領他的薪水,延續新的產能,職棒的本質的確是這樣沒錯。


但這樣的本質,畢竟有著「職業棒球」的外皮, 職業運動是一個講求行銷、話題操作的職業;棒球,是一個重視倫理的運動,背號傳承這件事情上,用一個蘿蔔一個坑、誰退休了馬上找新人遞補,手法未免過於粗糙而不講情面,對於老球員的尊重度不足、對新球員缺乏教育傳承、老球迷看了難過、新球迷也缺少討論話題。


image


以國外的例子來說,你不會看到芝加哥公牛隊還會有新人穿上 23 和 33 號的球衣、費城七六人也不會有人再穿上 3 號 和 6 號的球衣,歷史更悠久些的傳統強權如紐約洋基、波士頓賽爾提克,為了表彰隊史偉大球星的榮譽及貢獻,個位數番號幾乎都快退光了,這些球員有多尊榮,洋基和賽隊就有多偉大,因為每一個退休背號的背後,都代表著一個世代的榮光、這些偉大的球員,都是球隊功業的奠基者,重視這些球員的故事,就是重視球隊的歷史,一支偉大的球隊,不會漠視球員的退休背號。


亞洲職棒的確和美國不同,為了使用方便,將背號退休的方式相對歐美來說比較少見,但日本職棒較常採取的方式是將偉大退役球星的番號暫時高懸,直到球隊再度出現實力和名氣兼具的潛力球星,與背號持有者可以相提並論,具備接棒潛力的傳承者,才將背號傳承出去,並透過邀請老球員到場見證的儀式或記者會,以媒體和群眾的力量,讓老球員感到尊重、讓新球員感受傳承的重任,更讓球迷知道球團對這兩位球員和此背號的重視。陽岱鋼傳承自新庄剛志和森本稀哲的 1 號球衣如此、郭俊麟傳承自郭泰源的「西武 KAKU 12 」戰袍亦是如此,充滿著薪火相傳的今昔之感。


La new/Lamigo 隊史已有三位進行過引退儀式的選手,2006 年四月,曾為草創時期的元老蔡泓澤、陳該發進行引退儀式,而他們在球員時代穿著的 1 號和 9 號球衣,現今分別穿在葉竹軒和王柏融身上,的確,球團沒宣布過這兩個號碼要跟隨球員一起退休,不過在背號交接上,沒有任何傳承儀式,連發個新聞稿也沒有,這是比較可惜的。

image

林承飛 圖源:專業攝影師沙拉-一瞬之光授權


或許蔡泓澤和陳該發在隊史上的成績和資歷不夠顯赫,沒有退休球衣、球衣指派給新人,還算無可厚非,不過小頭石志偉的狀況和前兩位明顯不同,他生涯 12 年都效力於熊/猿隊,拿下一次新人王、三次金手套、三次總冠軍、生涯敲出近千安,是球隊草創時期的第一位指標球星,多年來陪伴熊/猿隊度過無數風風雨雨、興衰榮辱,以他的實績和球隊地位,這個 6 號球衣要交出去前,球隊是應該做點動作的。


國外有一個跟石志偉類似的例子,NBA 五次助攻王、兩屆年度 MVP ,名將 Steve Nash 今年三月宣布退休,雖然他的 13 號球衣要在年底 (10/30) 才會正式在鳳凰城太陽隊永久欠番,但早在他 2012 年離開太陽隊後,三年來太陽就沒有其他球員曾穿上 13 號球衣,不管是球團授意也好、新進球員自覺也罷,都突顯出一種「尊重」的氛圍。


中華職棒過去的一些偉大球星的背號,像是曾智偵的 22、 林易增的 4 、黃忠義的 17、王光輝的 26 等等…都曾先後被新人和洋將所使用, 對大球星的背號傳承不夠重視是各隊通病,不僅桃猿如此 。但我想近年來經營有成、球迷基數最為龐大的 Lamigo ,廣大球迷對桃猿的球隊經營、主場管理和行銷活動、商品開發等…都有領頭羊的期許,或許在林承飛穿上 6 號球衣正式亮相前,是可以把小頭背號傳承這件事情作到位的。


image

陳義信 圖源:運動視界作家選手村授權


今年中信兄弟一連串隊史傳奇明星活動週中,就曾從善如流的邀請假日飛刀手陳義信,將過去王牌投手的背號 17 號,傳承給姪子小飛刀陳鴻文。這樣的活動舉辦簡單但意義非凡,小小動作就可以讓人感受到球團的用心和進步,何樂不為?彰顯耆老、其實也是拉抬新人聲勢;重視球員,就是突顯球隊歷史,期盼小頭石志偉的 6 號球衣,可以傳承的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