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倉劇場藝術節16日開鑼 歡迎民眾來拼場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2023「米倉劇場藝術節」9月16日至10月29日登場,以「來拚場」為主題,表演團隊激盪火花,除了栢優座《家祭》等7檔售票節目,另有《嗶嗶!此處有生命跡象!》1檔街區移動表演,以及5場工作坊、3場座談與4天市集,實驗創新形式,融合在地文化,從藝術帶出深意。
慢島劇團《孩子們的祕密快遞》9月16、17日開幕登場,結合拼布與戲劇,淺顯易懂方式表達戰爭與和平的反思,從「烏俄戰爭」、「敘利亞內戰」、「緬甸內戰」甚至「兩岸危機」。
草搞場、五洲桃興閣掌中劇團《混戰西遊》10月27至29日壓軸獻演,兩團以西遊記《火雲洞》和明代奇想小說《西遊補》為底本,融合傳統掌中戲、脫口秀、現代戲劇,新編打造當代喜劇。
壞鞋子舞蹈劇場《吃土》9月23、24日,現代舞結合傳統北管樂與當代電子樂,以末日想像為地景,表演者透過模擬動植物的生存型態,思考人與自然和土地的關係。
何日君再來劇團《不肖子》10月1日登場,以家庭親子關係為主題,描述一對母女整理逝者的遺物,來不及諒解的遺憾成為枷鎖,停滯所有人的時間,老婦、女兒、鬼魂3者同一屋簷下久別重逢。
犀牛劇團《晴天勇者》10月6、7、8日登場,故事主角忠維來到遊戲世界「晴天王國」成為「勇者」,遵循NPC的指示開始冒險,解鎖不同的事件,遇到越來越多遊戲角色,通過越來越多任務關卡,也發現越來越多任務背後秘密,他必須抉擇繼續待在「晴天王國」,還是回到現實世界。
栢優座《家祭》10月13、14日登場,桃園市文化局與榮民榮眷基金會合作徵選作品,朱德剛、吳侑函演出,講述一個館子、一個厨子和一個守寡的中年女子,道出3個家庭、2對夫妻,和一個跨越時代的故事。
不想睡遊戲社《一欉樹仔:乘風的旅程》10月20至22日登場,由種子的角度出發,在一座布織森林的懷抱中,透過說書人、小提琴手與環繞聲景,帶著孩子認識臺灣杉,及其獨特的生命旅程。
聚樂邦街區型演出《嗶嗶!此處有生命跡象!》10月7、8、28、29日,結合科技與在地歷史,觀眾擔任「搜救隊員」,運用手中「探測器」探索「文化生命跡象」,在街區感受桃園老故事,並回報至手機系統,過程穿插演員現場表演,呈現曾經發生於該場域的人物故事。
米倉劇場位於桃園區市中心,地處桃園「大廟」景福宮生活圈,原為日據時期儲藏米穀的倉庫,去年完成修復再利用,扮演表演團隊創作孵育基地。
2023「米倉劇場藝術節」9月16日至10月29日登場,以「來拚場」為主題,推出7檔售票節目。(桃園文化局提供)
栢優座《家祭》由榮民榮眷基金會徵選得獎作品,朱德剛、吳侑函演出。(桃園文化局提供)
何日君再來劇團《不肖子》描述一對母女整理逝者遺物,老婦、女兒、鬼魂久別重逢。(桃園文化局提供)
草搞場、五洲桃興閣掌中劇團《混戰西遊》融合掌中戲、脫口秀、現代戲劇,打造當代喜劇。(桃園文化局提供)
犀牛劇團《晴天勇者》描述主角成為遊戲世界「勇者」,歷經闖關冒險,必須抉擇續留虛擬或回歸現實世界。(桃園文化局提供)
不想睡遊戲社《一欉樹仔:乘風的旅程》透過說書人、小提琴手與環繞聲景認識臺灣杉。(桃園文化局提供)
壞鞋子舞蹈劇場《吃土》,現代舞結合北管樂與電子樂。(桃園文化局提供)
慢島劇團《孩子們的祕密快遞》,結合拼布與戲劇表達戰爭與和平的反思。(桃園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