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共軍若登陸台灣 代價遠超過諾曼第
英國「經濟學人」報導,中國軍方研究顯示,登陸台灣需要動用的船隻、車輛與物資補給,將遠超過一九四四年盟軍諾曼第登陸的運輸及物資規模,入侵台灣將使中國陷入後勤補給困境。
「經濟學人」指出,解放軍一份研究估計進犯台灣必須動員三千列軍事列車、一百萬車輛、二千一百架軍機與八千多艘船艦來運輸軍隊、裝備與物資。另一項研究推測,登陸台灣需要超過三千萬噸物資,規模遠比一九四四年六月美國和其盟邦用於諾曼第登陸的船隻、車輛與物資來得多。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說:「這是他們的軟肋。如果台灣不投降,共軍一旦登陸,仍必須打一段時間,或許一周、兩周。屆時後勤補給在哪裡?後勤的支援需要跨越海峽,但我們不必,我們在自己的院子內作戰。」
「經濟學人」說,一九四九年古寧頭戰役中,共軍九千餘人渡海進攻,在沒有彈藥補給、沒有糧食的情況下,大部分陣亡,一部分被俘,作戰宣告失敗。近七十五個年頭過去,中國軍力已不可同日而語,但若真有意發動台海戰爭,兩棲登陸作戰的後勤考驗仍令人生畏,足以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猶豫不決。
中國國防工業雜誌去年十月寫道,俄羅斯軍事後勤和補給不足,「值得我們密切關注」,特別是在未來穿越海峽和奪島方面,呼籲當局增加軍事補給庫存。「現代戰爭消耗的物資數量驚人,尤其是在持久的消耗戰中,彈藥和物資耗盡的一方必然是輸家。」
中國軍方機關報「解放軍報」今年二月指出,隨著作戰行動節奏加快,向前線運送彈藥和其他物資變得益發困難。未來戰線勢將拉大、作戰部隊將分布於更廣泛地區,使後勤作業更加複雜,中國現有的後勤運輸能力尚不足以應付現代戰爭。
研究解放軍後勤議題的美國與台灣專家認為,共軍的弱點包括重裝備運輸工具不足,過度依賴容易成為攻擊目標的公路和鐵路,以及分配至作戰部隊的後勤人員較少等。
美國前國防情報局中國專家亨利(Lonnie Henley)質疑解放軍空軍是否有足夠的維修能力、備用發動機以及訓練有素的戰機飛行員,並認為恐難以執行持續兩周以上的作戰任務。
更多udn報導
任何情境都能用!台灣人聊天愛提1字 陸網爆共鳴:一開始超不理解
拍內衣廣告被退學!日女高中生轉戰寫真界 曬這款泳裝照挨酸活該
為何出國不要說中文?他點餐慘被陸客白眼 苦主揭真相
8點檔女星驚爆罹癌 公開診斷書1部位全切:祈求別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