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 Ashbur Hsieh 鞋評 / PEAK TP9 7

筆者:
身高/體重:167cm/73kg
尺寸:us 9.5(陸碼:43)*此款為42碼。
腳型:正常稍寬
場地:室外(略有沙塵)

《 還有上升空間的旗艦鞋款。》

【抓地力】

TP9 7代的外底是以前掌的九角星型放射狀刻紋,加上後掌部份簡單的人字紋,構成整個外底抓地紋路,而材質部份則是採用透明水晶外底,整體搭配在實戰的過程中,能感受到抓地的效果非常好,就目前而言,在各種變向及急停、轉身等動作時,仍未出現過一絲打滑的現象,即煞即停,非常乾脆。
由於材質運用的關係,讓外底非常容易吸附灰塵,但對於抓地力的影響不大,清理上也不困難。

【緩震性】

作為匹克的旗艦鞋款,TP9 7代更是第一雙將自家主打的“態極”緩震科技運用到籃球運動中的鞋款,大眾的期待度及討論熱度自然不在話下。
“自適應力”,在初次上腳時(靜態)的簡單踩踏,就能明顯的感受到中底材質非常柔軟,若單就走路的舒適性來說,是非常優秀的。
上了球場的(動態)實戰體驗中,前掌在啟動的發力蹬地時,態極中底給我的感覺仍是較於“軟”,“彈”的反饋力仍是有的,但區別卻不這麼明顯,實際感受是“軟”大於“彈”。而後掌中底較厚,緩震效果較於前掌更是明顯,落地時的後掌緩震感是非常舒適的,緩震極限也較高,實戰過程中及實戰後,也不會感覺到腳踝及膝蓋的負擔與酸痛的不適感。
總的來說,匹克主打的“自適應”,“靜 軟”與“動 彈”的感受區別並不明顯,造成中底的舒適性會大於實戰性,這樣的結果並非不好,而是期待匹克在未來的實戰鞋款中,能將“態極”調校的更適用於實戰。

【反應性】

在前面緩震的部份提到過,實戰過程中,中底的緩震感受是“軟”大於“彈”,但也不至於明顯造成前掌在啟動發力時的洩力或拖沓,只是較於一般後衛鞋款的認知,前掌中底在力的反饋下,應該更加迅速。而有賴於7代的外底抓地力表現出眾,在啟動蹬地及急停、變向等等動作下,都不感遲滯,使得這雙7代在反應性這個部份的表現雖未達優秀,但也屬於水準之中。

【包覆性】

7代的鞋身面料,主要使用大面積的編織鞋面搭配上鞋身外側及後跟的人造革,而鞋帶部份則是採用全飛線的鎖定系統,在上腳時的感受是非常舒適的。
應用於實戰來說,由於編織面料較軟,需要完全的將鞋帶繫緊,藉以達到雙腳與鞋身較好的鎖定效果,但因鞋面在腳背至鞋領部份使用較薄的彈性面料,會造成繫緊鞋帶後,腳背會有一絲被鞋帶勒住的不適感,建議還是搭配較厚實的菁英襪,藉此來減低腳背被的不適。
這雙鞋還有一個有趣的材質運用部份,就是足後跟的內靴材質,使用與Harden vol.3一樣的“順、滑”、“逆、阻”的毛巾布材質,有效的避免足後跟可能造成的不跟腳情形。整體的鞋面材質運用上,可看出匹克對於這雙鞋的用心程度,完全不在話下。

【支撐性】

TP系列作為一雙後衛鞋來說,各大品牌的後衛球鞋,普遍為保有後衛球員在場上的腳步靈活性,採以較低的筒身設計,已是常規配置,故前掌的防側翻設置及足後跟的TPU、鞋身剛性等等的設計就會顯得尤為重要。
而TP9 7代更是如此,由於中底導入非常柔軟的“態極”材料,以及鞋身大面積的編織材料,在舒適的前提下,支撐性本身就備受考驗。
7代為了抑止“中底”及“鞋面”材質的過度形變,在中底部份:「前掌中底的外側包裹了一層硬質的TPU,並設置防側翻角,而延伸至足後跟更是大面積的將TPU上翻包裹。」另鞋面部份:「由鞋頭延伸至足踝的外側大面積的採用人造革材質包裹,以避免過軟的編織面料在使用橫向腳步時,雙腳造成鞋面的向外突出及減低側翻風險。」。綜合以上來說,匹克已將各項因素考量在內,而實際效果又是如何?
就實戰來說,中底的TPU鞋籠上翻設置,確實有效的提高整體的支撐性,防側翻角也有效發揮其作用,而鞋面外側的人造革,在使用變向動作及側向急煞的情況下,鞋面的突出形變仍是稍比預期來的大些,但還算夠用。
如果是體重較大或是腳步力量較強的朋友,會建議搭配護具使用。

【耐用性】

TP9 7代的外底採用黏性較高的水晶底材質,若是在外場使用,其使用壽命應該可想而知,建議會是以內場穿著為主。如若真的要在外場使用,最好是每次打球有幾雙球鞋輪替使用,以延長球鞋壽命。

【總結】

作為Tony Parker退役後的第一款代言鞋,7代相比於前作的1~6代,從材質的運用及球鞋的設計語言……等,能明顯看出匹克的球鞋已然有階段性的提升。雖然7代整體仍有進步的空間,但經過這次的體驗,更能讓人期待匹克往後的作品。
另外一提,7代的尺碼有點謎,本人平時穿著us 9.5(陸碼43),而這雙鞋則是穿著42碼,因為試穿不便的關係,建議入手小半碼至1碼。
*TP9 7代鞋盒內另有附贈“態極”緩震原料(即是照片中的透明盒裝的紅色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