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開賽

羅裕霖@雅虎高球專欄
上個星期天,四大賽中總獎金高達一千兩百萬美元的U.S. Open(美國公開賽)風光落幕,美國選手Brooks Koepka(布魯克斯‧柯普卡)面對球道總長7,845碼的Erin Hills(厄林丘球場)挑戰,攻下低於標準桿五桿的六十七桿,從原本落後一桿,最後大贏Brian Harman(布萊恩‧哈曼)和日本選手松山英樹(Hideki Matsuyama)四桿,獨得冠軍獎金二百一十六萬美元。

這是柯普卡自Waste Management Phoenix Open(鳳凰城公開賽)後所拿下的另一座美巡賽冠軍,不過更讓人驚艷的是,他只有二十七歲而已。

「實在太讓人難以置信,我不知道該說什麼。」賽前世界排名二十二的柯普卡說道:「我在這裡打過2011年的美國業餘錦標賽,如今卻贏得大賽冠軍,那種感覺太特別了,一切都是團隊的努力成果。」

世界排名積分高達一百分的四場大賽:Masters(名人賽)、美國公開賽、The Open(英國公開賽)與PGA Championship(PGA錦標賽),每一場都是高球選手一生追求的最高榮譽。

每年固定於美國父親節(六月份的第三個星期天)進行決賽日的美國公開賽,主辦單位是美國高爾夫協會(USGA),比賽特色是異常艱難的球場布局,有人形容是「高球熔爐」,比賽之難令人崩潰,融化頂尖球星的意志力。

這各星期四去世,享齡九十六歲的美國高協前主席Frank “Sandy” Tatum(法蘭克-桑迪‧塔坦姆)操刀下的美國公開賽越來越刁鑽。歷經著名的「「翼足大屠殺」,美國選手Hale Irwin(霍爾‧厄文)以高於標準桿七桿的成績贏得比賽,時任比賽委員會主席的塔坦姆的一段話,成為形容美國公開賽的經典評論:「我們並不想羞辱世界上最好的球員,我們只是想識別出誰最優秀。」

1974年的Winged Foot(翼足球場)美國公開賽,當時風雨交加,氣溫又低,厄文打出高於標準桿七桿,不過還是以兩桿之差拿下冠軍。他是那場比賽最有耐心的選手,他抱持著這樣的心態:「因為球場條件如此刁難,所以如果能打標準桿那就標準桿,即使有時候吞下柏忌也無妨。」耐心,是征服美國公開賽唯一的武器。

過去幾年,美國公開賽的比賽場地引發許多爭議。回顧2007年賽事,在美國高協的精心安排下,「熔爐指數」超高的Oakmont Country Club(歐克蒙鄉村俱部)偌大的果嶺和起伏的表面,搭配上濃密的粗草區和超長的距離(全長7,230碼,標準桿七十桿),結果上演了一齣「野蠻遊戲」,前兩天打出高於標準桿十桿就可以晉級,但也有高達十八位選手爆出高於標準桿二十桿以上的慘烈成績單。

2015年Chambers Bay(錢伯斯灣)美國公開賽的花椰菜果嶺,讓美國高協灰頭土臉,引發許多負評。

今年絕對是不同以往的美國公開賽!儘管厄林丘球場距離高達7,845碼,由於球道寬廣,加上連日雨勢,又沒有什麼風,選手只要開球落在球道上,接下來就可以積極進攻鬆軟的果嶺,結果計分榜紅通通一片。

儘管如此,美國公開賽帶給選手的,可是世界排名越高壓力愈大,打完前兩天,大會取高於標準桿一桿為晉級線,不過卻有八位世界排名前十二的頂尖高手未能過關,包括前來衛冕的世界球王Dustin Johnson(達斯汀‧強森)、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和Jason Day(傑森‧戴伊),這也是世界排名自1986年公佈以來,首度在四大賽週末未能看到三大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