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科技展覽會 港都女孩獲工程力學二等獎

「美國國際科技展覽會 」有青少年科學奧林匹亞之稱,今年工程力學科二等獎得主,18歲的陳若雅,她把科學研究導入藝術領域,讓釉彩燒製減少浪費,為了出國比賽,甚至放棄大學學測面試,苦熬3年的成果,終於在國際大放異彩。

陳若雅:「它一開始會是呈現十字狀,接著會變成雙斧頭的形狀,到最後才會變成一個滿圈的結晶釉,它比較像是這個結晶的方式。」

統計陶瓷釉燒後的各種結果,熱愛陶藝的陳若雅,想找出降低失敗率的科學方法。

陳若雅:「配方裡面有10種礦物量的變數在跑。」

陶藝指導老師 黃昱升:「(累積)大數據,數據就會很齊全。」

結合AI演算法,建立20萬筆資料庫,開發APP,預測最適合的釉藥配方,大幅縮減燒製時間。

陳若雅:「這兩個顏色,RGB(三原色)的色差公式,色標要配合我們App的演算法,去進行一個顏色的預測,Default Recipe(原劑量)成功案例,再一次燒製的時候,失敗率會降低很多。」

研究花了3年,挫敗連連,還得兼顧學業。

陳若雅:「高二那年,太多比賽都失敗了,人家越不肯定我,我就是越想要證明給你看那種感覺,(研究)科學方法去解決釉藥問題,我需要犧牲掉很多休閒娛樂的時間。」

陶藝指導老師 黃昱升:「要了解這麼困難的元素,又要手腦並用,釉藥有個漫長時間的耐心(等待),她也非常能夠接受挑戰。」

陳若雅的「釉下光工程」,在「美國國際科展」上大放異彩,參賽前,甚至做好大學重考準備。

陳若雅:「我最後說服自己的理由是,所有人都會有(大學)學測二階面試,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ISEF,很難得,而且可能也是我科展做這麼多年一個夢想,對我來說是一個滿大的壓力,擔心說我的藝術領域會不會跟他們不融合在裡面。到國外,我帶了很多陶瓷品去比賽,算是視覺上面抓住評審眼球的優點,給其他藝術家有一個更方便、更享受創作過程的一個媒材。」

代表台灣榮獲ISEF二等獎,能保送理工農所有科系,陳若雅還要再精進研究,揮灑熱愛的釉彩人生。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早安慈濟情|2023高雄區外籍生關懷
0901慈濟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