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隊正在鬧大前鋒荒!Kyle Kuzma的缺陣對於美國隊的影響不容小覷

文/ EdotTdot_4


為了備戰今年八月底開打的世界盃籃球賽,美國隊近期展開了一連串的熱身賽,除了讓球員盡快熟悉比賽節奏,也希望藉此篩選出最終的12人代表隊名單。但在和澳洲隊的第二場比賽結束後,卻傳出了對美國隊來說不太正面的消息,來自NBA湖人隊的年輕前鋒Kyle Kuzma,由於腳踝傷勢未癒,不得不退出國家隊,使得美國隊世界盃代表隊的12人名單提前出爐。

雖然Kyle Kuzma進入聯盟的時間不過兩年而已,在湖人隊中,也不是第一進攻選擇,這兩場代表美國隊的熱身賽場均也只有9.5分3.5籃板,並不是特別亮眼,但他受傷缺席對於美國隊的影響,可能比想像中還要更大…



Kyle Kuzma能為美國隊貢獻什麼?

在少了身高6呎9吋(約206公分)的Kyle Kuzma之後,首當其衝的就是美國隊整體高度嚴重不足。美國隊帳面上雖有Myles Turner、Brook Lopez、Mason Plumlee三名身高超過210公分的長人,但他們都是移動速度相當緩慢的中鋒,在強調速度和機動性的國際賽,幾乎不可能將他們同時放上場,而且這幾場熱身賽下來,也沒看到Gregg Popovich教練擺上雙塔陣型。除了他們三位以外,美國隊其餘成員的身高都不滿205公分,甚至有一半的球員都是身高在200公分以下的後衛,因此美國隊時常擺上四小一大,或是三後衛的迷你陣容。

和身高最為相關的就是防守及籃板。美國隊熱身賽前兩場的團隊籃板數,都是勝過對手,但第三戰面對澳洲,也就是Kyle Kuzma受傷沒上場的比賽,卻輸給對手6顆,當然不能直接將籃板數的落後歸咎於Kyle Kuzma的缺陣,畢竟他的場均籃板數也不多,但從比賽內容來看,由於少了具有身高的Kyle Kuzma在禁區卡位和攪和,讓澳洲的球員較輕易能夠抓到籃板。

防守端的部分,印象中Kyle Kuzma並非一位善於防守的球員,2019-20賽季他在NBA的DRtg是不及格的111,不過這多少和湖人隊排名聯盟第21名的防守效率值有關。實際上他的防守不如數據上顯示得那麼差勁,交手澳洲的比賽中,一波攻防Kyle Kuzma面對澳洲中鋒Andrew Bogut的低位單打,並沒有因為身材烈士被輾壓,而是巧妙用身體堵住Andrew Bogut往籃框進攻的路線,一邊逼他往底線走,一邊利用推擠給他壓力,害他差點踩到邊線出界,最後只能將球往外傳。Kyle Kuzma上季在湖人隊有83%的時間是擔任大前鋒,甚至還有15%的時間扛到小球五號,讓他有大量的機會和比他高壯的球員對位,從此累積了不少防守經驗。此外,熱身賽中也能看到Kyle Kuzma運用自身良好的機動性補防,及時幫隊友補位,堪稱是美國隊的「換防神器」。

進攻端他同樣能給予球隊不少幫助,空手跑位就是其中一項。首戰面對西班牙的比賽中,他就不斷在底線遊走開後門,擾亂西班牙的區域聯防;接著交手澳洲的比賽中,他則是改從外圍送上長程砲火,外線C&S五投四中,得到的12分通通是在三分線上拿下。上季Kyle Kuzma在NBA的被助攻率(詳見上表),在美國隊的所有鋒衛搖擺人之中,僅次於Joe Harris,顯示他真的很適合Popovich教練的團隊籃球體系,雖然他不是很棒的playmaker,但卻是高優質的finisher,不占球權,又能有高檔的投籃命中綠,是他最大的優點之一。

他在進攻上的另一大優勢則是快攻能力,不論是抓下防守籃板後推進前場,位隊友創造多打少的快攻集會,還是擔任快攻的攻擊箭頭,他都扮演的很稱職,尤其是推進快攻的部分,結合身高與運球能力的他,能夠加快節奏,幫助球隊創造更多的快攻得分。

說了那麼Kyle Kuzma的優點,並不代表他完美無缺,像是他的傳球視野和判斷力就是一大弱點,交手西班牙的比賽中,一遇到對方發動奇襲式的全場包夾,負責傳球的Kyle Kuzma就差點發生失誤,但這些傳導和組織的工作,美國隊陣中已經有其他球員可以負責,但上述提到Kyle Kuzma的那些功能,在美國隊陣中卻是其他人較為缺乏的。簡而言之,具備身高、投籃能力和運球的,增加了教練團的調度靈活性,是美國隊的一枚活棋。



不只鬧控衛荒,還鬧大前鋒荒!

今年美國隊的陣容可說是相當不平均,或許大多數人只注意到控衛深度不足的問題,但事實上,在Kyle Kuzma因傷退隊以後,全隊已經沒有任何一名正統的大前鋒,只剩下Harrison Barnes、Jaylen Brown、Jayson Tatum這類小前鋒出身的球員,來代班大前鋒的位置。

這樣的例子美國隊以前不是沒有,而且還不計其數,而且用三號來代打四號,甚至還是美國隊致勝的關鍵之一。過往不論是奧運還是世界盃的比賽,美國隊的陣中都有像是Kevin Durant、Carmelo Anthony、Andre Iguodala或是Rudy Gay,這種「可三可四」的鋒線球員,他們在國際賽場上是非常好用武器,因為他們擁有絕佳的投籃能力和多元的單打技巧,面對敵方的傳統型四號球員都是mismatch,常常能利用速度吃掉對手,在身材和頓位上也沒有明顯的劣勢,不至於成為防守上被打點的目標。

反觀今年美國的陣容,都沒有像是Kevin Durant這麼高大,或是Andre Iguodala這麼壯碩的前鋒,或許進攻端沒有太大問題,但防守端卻有不小隱憂,敗給澳洲的那一役就很明顯,身高只有200公分出頭的Jaylen Brown,只要對方內線高舉高打就只有被吃的份,Jayson Tatum打四號的效果也不好,看他在賽爾蒂克的狀況就知道,綠衫軍開季為了讓Gordon Hayward先發,而用Jayson Tatum打大前鋒,結果化學效應不佳,直到教練團把他擺回熟悉的三號位,球隊才慢慢回到正軌。


行動代號:以快制高

當然,以Gregg Popovich、Steve Kerr、Lloyd Pierce等知名NBA教練組成的美國隊教練團,沒有坐以待斃,他們想到的辦法就是「以快制高」,擺上「四小一大」或者是「死亡五小」的陣容,用速度戰來擊垮對手,因為進攻時最容易得分的方式就是快攻,防守端的部分,則是希望用快速的輪轉補位,彌補身高的劣勢,這有點像稱霸聯盟的金州勇士這幾年一直在做的。但目前這招的成效不算太好,上一戰輸給澳洲主要的原因,就是禁區得分26比46大幅落後,但快攻得分卻只以11比4小贏七分,可見球員們還在適應這套體系。

距離世界盃開打,已經剩下不到一週的時間,美國隊在結束和加拿大的熱身賽之後,馬上就要前往中國備戰世界盃開打,無論如何,美國隊不論是球員還是教練,都得要上緊發條,在最短的時間內調整好,才有機會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殺出重圍,捧起象徵榮耀的冠軍金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