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淡水球場 高爾夫百年傳承不墜

老淡水球場 高爾夫百年傳承不墜

老淡水球場 高爾夫百年傳承不墜(陳楷報導)

1919年興建的淡水高爾夫球場,俗稱老淡水球場,今年慶祝一百週年,將在6月26號到29號舉行而總獎金三百萬台幣的老淡水百週年公開賽,這個球場從日據時代到二次大戰飽經摧殘,戰後又因為美軍顧問團重新整理成全台灣唯一的高爾夫球場,承載著台灣高爾夫的歷史,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世界級名將,台灣高爾夫俱樂部的發展幾乎就等於台灣高爾夫的發展。

現年77歲的謝敏男是第二代老淡水的選手,卻是第一批站上世界舞台的台灣高爾夫名將,全世界只有他跟尼克勞斯拿過業餘跟職業世界杯冠軍,他從小在球場邊放牛,上下學都要經過13洞。「這個球場是我的生命。也是我的母親。我沒唸書的時候,就來這個球場,可以說七八歲就跟這個球場有感情。當時台灣高爾夫還沒這麼發達。26歲去日本,以日本為基地打全世界的比賽。打了三十幾年。六十幾歲才來台灣。所以我真愛這個球場。這個球場是我的情人。沒有這個球場就沒有謝敏男。」

台灣國寶畫家陳澄波,1935年就曾經以淡水球場為主題,描繪淡水的百般風景;謝敏男說起老淡水球場的風景也滿滿的驕傲。「你看這個球場的坡度,不太陡也不太平,可以看觀音山、大屯山,看淡水河跟大海,球場非常自然,全世界很少有這樣的球場。說全世界太誇張,台灣第一是一定的。」

台灣高爾夫俱樂部的會長陳茂仁表示,百年前沒有重型工程機具,用人工打造球場,現在又幾乎跟自然融為一體。「1919年開始設計的時候,就完全依照地形,用人工的方式逐漸從果嶺、球道、機台施工,經過一百年來,環境綠化,樹木長大,我們農藥肥料盡量少用,早上去打球時鳥叫蟲叫,環境保持的很好。」

雖然風景優美,但老淡水球場在高手眼中並不好打,台灣第一位亞巡賽冠軍選手謝永郁說,淡水球道並不平坦,冬天風大雨大,「這球場真難打,要是天氣好,球會滾得遠,所以很硬,你要有技術才能控制球,打到那一點。不會控制就過頭。」

84歲的謝永郁從小在淡水球場邊長大,上學路上來回經過球場就自己拿著竹子削成的球桿,撿客人打飛的界外球打。「我就是這淡水球場旁邊,我小時候真愛打球,沒有機會打球,我讀書時從十三洞果嶺那邊爬上來。從13洞走到11洞到5洞,打完再去上學。回來又拿著球桿打回來玩。」

謝永郁服完兵役後繼續利用淡水球場多變化的地形練出一身稱霸亞洲的技術,「要打低球、高球、打左邊、打右邊,自己能夠把握,我可以利用地形,旗桿要是插在前面,我就打一個兩個cusion,讓他爬上去。旗桿要是插在後面,我就一隻飛機。所以這個機會比全球都還要好。我練到那個球去哪裡都可以處理這個球,才有一點好成績。」

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後,老淡水球場又成為培養女子選手的舞台,球后涂阿玉在日本寫下連續五年巡迴賽獎金王的紀錄,也是台灣第一位獲得LPGA巡迴賽冠軍的選手。

「我17歲從豐原來到淡水球場,淡水球場就像我的家,受到恩師及各位前輩指導及淡水球場栽培,所以我能順利去國外,創造多次冠軍成績,我去年又榮登日本高爾夫殿堂,是我人生旅途最大的收穫。」台灣目前女子高爾夫世界排名最高的盧曉晴,也是老淡水出身的選手。而17歲的業餘新秀張雅淳更是家學淵源,祖父輩開始就在淡水當球童,算起來已經是第三代。

老淡水球場擁有輝煌的歷史,但也由於台灣高爾夫俱樂部財團法人經營,土地卻屬於新北市政府,附近又緊鄰著淡水紅毛城、滬尾砲台等古蹟,過去二十年來屢屢跟有關部門發生衝突,1995年被當時的台北縣長尤清認為是違法佔用公有地告上法院,球場被迫從27洞縮減為18洞,五年前又鬧出違建風波。目前球場每年光是租金跟營業稅就要繳給政府上億元,目前雖然仍然由私人營運,但其實要維持收支平衡已經不容易。陳茂仁希望老淡水不僅是高爾夫球場,也是淡水整體文化資產的一部份。「希望政府能重視我們文化資產、歷史資產的這一塊,如果能列為文化資產是我們的期待跟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