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基因病理檢測 標靶藥物直擊病灶

今天早知道,提供您醫藥相關訊息,對於癌症,除了化療、放射治療之外,還多了基因檢測,這是透過病理分析,找出患者罹患癌症的基因,再配合標靶藥物治療,而且部分標靶藥物,已經有健保給付。

不到60歲,生命面臨重大考驗,關敏文在佛法中,找到安定心靈的力量,2018年右肺3點5公分大的腫瘤,沒有選擇在醫院治療,而是接受宣稱有溫和療效的另類療法,沒想到,將近1年,砸下近200萬,原發腫瘤不僅沒有縮小,還比之前增大一倍,伴隨多處骨頭轉移,這也解釋 ,為什麼總是後背疼痛.

肺鱗癌患者 關敏文:「他(醫師)說 我只剩,(當時)我如果問 他會回答說,我只剩半年(生命)。」

捲動即可繼續閱讀內容
廣告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賴俊良:「肺腺癌 肺鱗癌都是,非小細胞癌裡面的一種,肺鱗癌大部分是跟抽菸相關的。」

肺癌,分為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 兩大類,肺鱗癌屬於後者,癌細胞主要從支氣管開始生長,治療棘手.

肺鱗癌患者 關敏文:「我說我怎麼最近 吞嚥比較困難。」

每個腫瘤都有各自的致癌基因,找到就能對應使用標靶藥物,肺鱗癌能找到的致癌基因,少之又少,錯過開刀機會的關先生,這回很幸運.

肺鱗癌患者 關敏文:「次世代基因(檢查)出來之後,居然我是有1%的機率,是肺腺癌的變種(基因) 被我遇到了,他(醫生)就建議我吃標靶藥。」

次世代基因定序,能提取大量治療資訊,鎖定變異目標,抑制癌細胞生長,然而健保並未給付,檢測費從數萬元到數十萬元,對不少家庭來說,是沉重的經濟負擔.

大林慈濟醫院解剖病理科主任 曾志恩:「我們設計 有用電子的查核,跟人工查核 同時並行。」

外科病理工作室,平時鮮少對外曝光,處理過程非常謹慎。以常見的肺腺癌為例,晚期患者的檢體,採集後,會送過來做單基因檢測,有助精準對症下藥,特定基因類型,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部分標靶藥物健保有給付.

大林慈濟醫院解剖病理科主任 曾志恩:「肺癌的驅動基因 我們常做的,除了EGFR 還有ALK ,還有ROS1的話 我們是做初步篩檢,如果有篩檢出 篩檢有陽性 很強的話,就會再去做分生的檢測。」

基因檢測,能做為擬定治療策略的參考,醫療科技進步,就算是肺癌晚期,病友們也不要放棄希望.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環保輔具平台 物命延續搭起愛的橋梁
陳明真演師姊 跟著訪視做中學

檢視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