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博館《臺灣偶戲館藏系列叢書》 一窺偶戲世界

記者劉昕翊、實習記者吳祖瀚/臺北報導

國立臺灣博物館昨日推出《臺灣偶戲館藏系列叢書》第1、2冊,新書為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捐贈予臺博館的藏品中,精選400餘件的戲偶圖錄,以具巧思的攝影及編排方式,展現布袋戲、懸絲傀儡戲的戲劇美感與舞臺效果;未來也將陸續推出剩餘6冊圖書。

文化部昨日舉辦新書發表會,開場邀請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演出「珍偶入臺博 西田賜祥福」為新書發表會拉開序幕,由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國立臺灣博物館長洪世佑等人出席。陳登欽表示,叢書出版見證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在民間藝術耕耘的開花結果,此次以臺博館偶戲館藏為主軸,預計陸續發行8冊,先行出版的2冊分別為《偶藏韶光-從野台走入大學的西田社》、《偶偶藏韶光-承先啟後的臺博館》。

其中,第1冊《偶藏韶光-從野台走入大學的西田社》將戲偶按照性格分類,展現戲偶的雕刻、機關、刺繡等;第2冊《偶藏韶光-承先啟後的臺博館》則由「布袋戲班視角」與「博物館視角」切入,呈現戲齣、偶頭、戲服、動物偶、後臺樂器、戲箱道具及戲偶的風格演變、製作修補等,帶領民眾一窺戲偶背後不為人知的內幕。

此外,臺博館長洪世佑指出,近年來西田社及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董事長林經甫共捐贈逾萬件布袋戲、懸絲傀儡戲、皮影戲等相關文物,使臺博館成為戲偶及傳統藝術保存重鎮,預計於113年推出林經甫捐贈之台原亞洲偶戲為主題特展;未來也將持續推動偶戲藝術以不同面貌呈現於大眾面前,建構臺灣民間藝術史。

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國立臺灣博物館長洪世佑等人出席新書發表會。(實習記者吳祖瀚攝)

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表示,叢書出版見證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在民間藝術耕耘的開花結果。(實習記者吳祖瀚攝)

文化部昨日舉辦新書發表會,由西田社表演「珍偶入臺博 西田賜祥福」拉開序幕。(實習記者吳祖瀚攝)

國立臺灣博物館於昨日推出《臺灣偶戲館藏系列叢書》第1、2冊,新書為西田社捐贈臺博館之藏品中,精選400餘件的戲偶圖錄。(實習記者吳祖瀚攝)

新書第1冊「偶藏韶光-從野台走入大學的西田社」將戲偶按照性格分類,展現戲偶的雕刻、機關、刺繡等。(實習記者吳祖瀚攝)

文化部昨日舉辦《臺灣偶戲館藏系列叢書》新書發表會,由西田社表演「珍偶入臺博 西田賜祥福」拉開序幕。(記者劉昕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