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天羅地網與民作對」 巴氏量表 專家喊廢

病患家屬日前欲申請外籍看護,評估巴氏量表未果,與三軍總醫院醫師爆發肢體衝突,引發巴氏量表存廢議題。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葉信菉/攝影
病患家屬日前欲申請外籍看護,評估巴氏量表未果,與三軍總醫院醫師爆發肢體衝突,引發巴氏量表存廢議題。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葉信菉/攝影

一張巴氏量表,讓三軍總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無端挨揍,引發各界巴氏量表存廢的討論。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率先發難,提及三總醫師被打事件根本原因是政策謬誤,巴氏量表本就不該存在,高齡社會使照顧需求倍增,不該限制申請,政府根本是「設下天羅地網與民作對」;民團也建議,申請外籍看護評估可回歸到長照系統。

「要不是發生打人事件,巴氏量表議題不會受到關注,長期以來,巴氏量表的開立爭議與衝突一直存在。」張鴻仁表示,暴力固然不對,若能將心比心,就能知道民眾一定是被逼急了,這根本的原因是「錯在政府」。

捲動即可繼續閱讀內容
廣告

依現行規定,長照家庭欲申請外籍看護,第一關需經醫師評估取得巴氏量表,等同是長照家庭可否找外籍看護的決定權全在醫師身上。有些醫師會因應家屬要求,冒風險讓患者符合資格開立量表,若醫師不願配合,家屬情急之下「什麼事都會發生」。

長照有需求「量表不該存在」

張鴻仁表示,申請外看不需要那麼多醫療評量,假設家中有位九十多歲長者,看起來很健康,難道就不用照顧?人到一定年紀,身體漸衰,隨時都可能發生意外,找人照顧不是比較安心?不應該等到長者無法行動,才讓民眾申請照顧資源。

張鴻仁認為,長照家庭要不要申請外看,應回歸市場機制,巴氏量表的存在不合常理。

家總:評估照顧非疾病導向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表示,評估是否需要照顧,並非疾病導向,更多是能否自行吃飯、穿脫衣服等生活功能。我國長照政策邁入第七年,今年長照經費已達六百多億元,使用長照服務者,皆經過照顧管理專員評估,A個管討論並擬定後續的照顧服務計畫,以現在照專的能力,有能力替個案進行照護評估。

對於全面開放長照家庭申請外看,被質疑變相鼓勵民眾把長輩交給外人、政府顧。張鴻仁表示,家人願不願照顧父母,民眾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且「聘僱外看等於不孝嗎?」實際上是很多長照家庭,找不到外看必須辭職,家庭經濟受到影響,最終引發長照悲歌,他倡議廢除巴氏量表,全面開放外看申請,不該設下重重障礙。

長照司:量表是診斷證明書

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長照的政策本質「不適合鼓勵民眾使用移工」,而是希望讓長輩復能,或是回歸社區內照顧,也因為政策概念不相符,未來不會考慮依失能等級評估聘僱移工。她表示,巴氏量表的概念就是「診斷證明書」,因此聘僱移工條件是用診斷證明的概念去處理。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金鐘得主驚傳逝世 友人證實「在家中突然走了」
「5乘8等於40」被老師打錯!新加坡小學題目考倒網友 內行人揭原因
台北恐怖故事?外國人夜晚散步遭怪男緊跟 網秒猜中地點「很有名」
曾健康亮紅燈缺席演出 女星再登台驚見「肋骨根根分明」

看更多相關新聞
巴氏量表是什麼?分數意義為何?哪些人可能用到?
照顧評估不應只由醫師做 家總:照專有能力評估
又傳醫療暴力 醫轟恨透巴氏量表
出院轉長照選復能服務比例低 醫護籲適度轉念
奶奶獨居「堅持不裝監視器」她擔憂 過來人曝經驗談

【填問卷抽好禮】2023健康生活大調查

檢視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