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改裝單速車的零件

>



也許不少人會覺得購買腳踏車就像是買一台電腦或者買一般車子一樣,走到店裡面挑一下,結了帳就把車帶走。固定齒輪車(fixed-gear, fixie)當然也是可以這樣,不過因為三大根本的原因,大部分的固定齒輪車騎士喜歡自己選購單獨的零件再組裝起來:

• 固定齒輪車強調人車一體,車子的任何一個小細節都會影響騎乘的操控感。量身訂製選用特定的零件可以最有效掌握自己的偏好;即使想省麻煩買成車,日後勢必還是會有升級的需求與打算。

• 固定齒輪車和時尚有一些關連,選用自己覺得帥的零件真是有夠重要。

• 固定齒輪車的結構簡單,工具充足的情況下,組合一整台車(包含調校)不用3小時。

(這一篇文章概括性地介紹整台單車需要用到的零件,每個零件之後會再以詳盡的文章慢慢介紹。)

一些零組件可能會合在一起販售,這邊粗略地以販售零件為單位列出所有零件,以阿財的愛將發財車當作模特兒一一介紹。所有零組件的中文名稱大致參照台灣腳踏車零組件廠,如果有更通用的名稱,歡迎留言指教!

1. 車架組Frame set

 

 

1.1 車架Frame
車架是買車第一個要決定的零件,許多零件的選購必須配合車架的設計來進行選擇,基本的選購考量有尺寸與材質。

尺寸的部份基本原則是計算頂端鋼管(Top-Tube,簡稱TT)的長度,這個長度大概要等於手臂肩胛骨到手腕的長度。以阿財173公分的身高來看,這個長度約略是53公分,因此選購車架的時候必須挑選TT等於或略小於53公分者。詳細的長度丈量可以洽詢腳踏車店的專家們。



材質決定了車身的重量與耐用度,這個部份的選擇就是見仁見智了,基本的考量邏輯是這樣子:單車設計追求的是車身的輕量化,這個目的可以透過高級材料的使用(例如碳纖維),車架結構的設計,或者精密的製造方式達成。

不過以阿財的個人觀點而言,固定齒輪車的車身零件相當少,追求輕量化的目的相當容易達成;同時超過一定價位帶的車架設計也都算頗耐操(以美國市場來看,IRO Mark V這個入門車架就相當耐用了,台幣約8千元),因此購買的終極指南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外型啦!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各位是新手的話,阿財會建議選用便宜又耐操的不鏽鋼車架(Cr-Mo)。

選擇好了車架之後,同時必須留意下面三項規格:車頭碗組(Headset)直徑、座管(Seatpost)的直徑,以及BB碗組(Bottom Bracket)的直徑和螺紋規格。購買這三項零件的時候必須參照車架的規格去選購。

1.2 前叉Fork



前叉會隨著車架一起附上,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需要安裝前輪煞車,別忘了買有鑽煞車安裝孔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前叉的兩種設計,不同的設計會影響到下面車頭碗組(Headset)與立管(Stem)的選購。前叉分為螺紋式(Threaded)與非螺紋式(Threadless)兩種:

最簡單的判斷方式為:螺紋式的前叉上方沒有突出的部位,同時有螺紋用來和車頭碗組做固定;非螺紋式的前叉上方則較長,頂端直接套上立管。

兩種不同的設計會影響到單車最後的外型,這個部份也可以稍微當作選購時的參考,喜歡復古一點氣質造型的單車請選螺紋式(Threaded)前叉;喜歡看起來時髦一點的造型則選非螺紋式(Threadless)的前叉。

2. 車頭碗組Headset


車頭碗組簡單地說就是龍頭的培林(Bearing),負責將龍頭固定在車架上並且提供活動關節。這個零件的選購有三個步驟:1. 選擇符合車架組的規格 2. 選擇顏色和款式 3. 選擇等級。

一般而言車頭碗組有兩個基本規格需要注意,一是車架的車頭碗組直徑,二是前叉是螺紋式還是非螺紋式的。以阿財的IRO Angus車架來說,車頭碗組的直徑是1英吋,前叉是螺紋式,選購時就找這個規格的。

 


比較圖– 簡單的判斷方式為“非螺紋式”的多了一個蓋子


車頭碗組的顏色和款式對整台車的樣貌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購買之前建議還是稍微挑一下顏色和外型。之於車頭碗組的等級,由於單價落差相當大(台幣300元一直到5000元),差別大致在於精密度和耐操度。如果是剛入門的話,阿財建議購買註明採用密封培林(Sealed-bearing)的便宜產品,騎起來順,保養起來也容易,不要太常騎腳踏車下樓梯的話原則上還是可以用很久的…。

3. 立管Stem



立管負責固定手把(Handlebar),同時也肩負了影響騎乘姿勢的重責大任!不要因為它小就小看它的用途啦!基本的選購步驟為1. 選擇符合車架組的規格2. 選擇彎角角度3.選擇長度。

和車頭碗組一樣,立管的選購同樣得考量前叉的設計(螺紋式與非螺紋式)。分辨的方式超簡單,螺紋式的立管是L型的,而非螺紋式的立管則是方塊型的。

彎角角度和長度兩個考量可以放在一起研究。由於彎角負責固定手把,它的角度決定了你騎車的時候身體下彎的程度,而長度則決定了雙手伸長的程度。

基本的原則是:角度越大,長度越短,騎起來越舒服,性能也會因為風阻和重心的原因而降低。角度越小,長度越長,姿勢會比較不舒服,不過相對地速度與操控感也會提升。其次需要留意的規格為手把的直徑,如果要確保最高的相容性,建議選擇26mm,一般手把直徑為26mm,賽道車的彎把有可能是25.4mm。如果是螺紋式的立管,必須注意少數產品的高度會和其他不同(例如Nitto Technomic)。



如果是剛入門,阿財的建議是選擇72~90度,70~90公分的立管。騎一陣子之後會漸漸了解自己的偏好,到時候再換裝其他規格的立管。



4. 手把Handlebar

手把也是影響騎乘姿勢的重要零件之一,同時也是影響車子外型的一項重要物件。不過在選擇手把造型之前,第一個考量是手把的長度與直徑。一般來說手把的長度可以等於或小於肩寬,以阿財的體格為例,手把的寬度就選42公分以下的;直徑則是選擇與立管相容的即可。

每一種手把個性都不同,這邊阿財列舉四種常見的手把,把個別的特性列舉一下:



4.1 彎把Drop bar



 

彎把為正宗賽道車的手把,提供兩種以上的騎乘方式,平常手抓手把頂端,想要衝刺時則抓手把前端。

首先下彎的設計一般而言騎起來身體必須往下彎,舒適度稍低,但是卯起來騎爆發力冠軍!同時一般而言彎把的重量較重,好處是加速的時候車頭比較穩(尤其固定齒輪車,起步踩太用力的時候車頭容易浮起來),壞處是車子較重,同時容易敲傷車架。


4.2 牛角Bull horn



牛角的設計和彎把一樣提供兩種騎乘方式,平常手抓手把頂端,衝刺時雙手抓末端。不同之處在於手把角度向上,衝刺時會比彎把來得舒服,適合遠距離低風阻的騎乘。


4.3 高把Riser bar



高把是相當舒服的手把設計,當然相對就是不走性能路線的。手把兩端做了角度上的調整,身體不用下彎太多就可以輕鬆其車上路。除此之外,許多使用高把的騎士會把手把鋸到相當短(阿財看過最短的可能只有30公分),騎起來更刁鑽, 看起來夠殺氣!


4.4 其他
除了上述三種,其他還有許多不同的手把選擇,例如平把、鬍鬚,或者淑女車用的那種也可以。

5. 座管Seatpost



座管的用途是支撐座椅,設計也是大同小異,選購的步驟是1. 規格2. 彎角3. 顏色4. 重量。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選擇符合車架的座管。以阿財的IRO Angus為例,座管直徑為27.2mm。

一般座管的選擇建議以直的為主,頂端稍微有一點彎角還可以接受,太彎的話會增加座位與手把的距離,相對會影響到騎乘的姿勢,切記不要買到越野車用的座管就好。

顏色當然也是影響整體外型的重要因素。大部分的選擇其實也是黑色和銀色之間的抉擇而已,不過如果想要自己烤漆,可以考慮選購適合上色的材質。

最後關於重量,雖然影響相對小,不過在預算範圍內當然可以輕就盡量輕,可以提升加速和操控性。

6. 座椅Saddle



座椅的選擇比較多樣,大致上找公路車的座椅,坐起來舒服,看起來帥就可以了!這邊就不多做特別的說明。

上述介紹車體主要結構,下篇將深入零組件的部份,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