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世襲…阿嬤顧孫 三代窮忙
「我不識字,要怎麼陪孩子讀書、幫他們看作業?」嘉義縣六腳鄉的呂姓阿嬤看著書桌前的孫子,無奈地說。家扶基金會統計,貧窮世襲比率正逐年增加,二○二二年有近百分之十二的扶助家庭,上一代也是低收入、中低收入戶等貧戶背景,較二○一七年增加二點七個百分點。第一線社工時不時會看到「案母」變成「案祖母」,祖孫三代都是受扶助對象,走不出貧困深淵。
呂阿嬤的兒子很早就離婚,長年在北部工作,去年兒子罹患鼻咽癌第三期,無法繼續工作,雖具備中低收入戶資格,但每月微薄補助僅能負擔醫藥費,「我跟我兒子說,你錢不要給我,把自己顧好就好」,平日全靠呂阿嬤獨自照顧兩個孫子,靠補助和綁蚵串度日。
阿嬤串蚵養家 日綁10串賺取350元
串蚵作業不易,呂阿嬤年事已高,每日只能綁約十串、賺取微薄的三百五十元,加上與先生兩人共六千多的國民年金、三千元的家扶助學金,就是全家一個月收入。兩個孫子中,五年級的哥哥曾需當童工洗碗補貼家用,同時得幫忙照顧中風阿公;三年級的弟弟則被診斷出學習障礙,跟不上學校課業。
嘉義家扶中心社工督導盧芯寬說,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再次掉入貧窮,很大因素是教育。經濟弱勢家庭每日忙於生計,有時連健康都搞垮,難有多餘心力顧及孩子課業和未來。孩子沒有專業技能,長大只能繼續從事工地打零工、洗碗等低收入工作,早婚機率也較高,自身還未脫貧就需養育下一代,形成惡性循環。
貧困家庭負債 平均每戶逾百萬元
貧困家庭兒少還得面對債務問題。據衛福部二○一八年低收入與中低收入戶生活調查報告,百分之四十二家庭有負債,平均每戶債務一○二萬元,可說債留子孫。
台東縣海端鄉霧鹿國小校長郭惠珍在台東任教卅年,霧鹿國小屬極度偏遠學校,與利稻分校相加僅五十九位學生。學生人數雖少,但郭惠珍說,她來霧鹿國小五年,處理過的高風險個案通報量比過去廿五年還多,伴隨貧窮而來的家暴、性侵、疏忽照顧等問題層出不窮。
長期缺乏關注 孩子失去追夢渴望
郭惠珍表示,弱勢孩子現在面臨「看不到未來的貧窮」。貧窮不只來自經濟條件不佳,更大問題是孩子在失能家庭中,缺乏關注、正向成人資源與自我認同。家長長期被生活打擊和遭遇挫折,難引導孩子想像未來,孩子會覺得:「自己以後也就這樣了」,失去追夢渴望,長大再成為不穩定的父母。
台東家扶中心社工督導林嘉梅說,就算孩子離家、展開新生活,也很常因原生家庭照顧、經濟、負債等拉力,被迫放棄夢想或學業,再次回到貧窮循環。
郭惠珍以自己為例,她小時候家裡也窮,但早年環境單純,仍相信努力能改變未來。
她說,現在社會充斥比較、貧富差距拉大,孩子容易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有時只需要一套乾淨、像樣的運動服,孩子就能產生正能量,不會一直覺得自己處於弱勢」。
更多udn報導
華為5G新機晶片哪裡來? 市場猜是這家晶圓代工廠
短裙妹狂風下撐傘被吹飛 360度旋轉狼狽慘摔還走光
因3條件傳被郭台銘找當「最美副總統」 林志玲回應了
月薪3萬!海底撈員工怒「做8天被扣8萬」網看明細反轟:根本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