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好好玩】鐵運效率高 滿載軍旅回憶

記者劉佩倩/專題報導

19世紀鐵道系統問世以來,即具重要軍事價值。而在臺灣,各時期的鐵道建設、擴張及運用,皆有其軍事目的。從早期役男入伍,月臺前離情依依的場景,到在下部隊時,單位基訓移防,官兵完成「上鐵皮」、「綁鐵皮」,「一整排軍車」的壯觀畫面,都凸顯國軍與火車密不可分的關係。

平車運軍車 綁鐵皮超經典

「1、2、3、拉」,豔陽下,一群官兵賣力地用麻繩徒手將軍車裝運、綁紮在平車上,並拿木棍打緊,將M113裝甲運輸車等武器裝備固定於平車上,這種傳統「綁鐵皮」的作法,對經歷過部隊移防的官兵印象特別深刻。而在軍運實務上,為保障軍品時效性、保密性,以及因應各種形狀、尺寸的車輛武器等裝載需求,有諸多細節須考量,也衍生不同的裝載方式。

篷車載人、貨 傷兵運輸就靠它

在傷兵的運輸上,鐵道運輸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像是25C10000型篷車為民國28年自日本引進的大型轉向架篷車,特色在於車側及拉門均設有車窗,並在前後端設貫通門,可同時擔綱載客與載貨的多重任務,更是二戰時運送物資的重要車輛。該型車輛部分曾被改為代用三等客車、鮮貨車、傷兵車、給養車等形態,50年代還曾客串「反共抗俄列車」。

空軍專用油罐車 物資運補扮要角

在油料、補給物資運輸方面,長達16.3公尺的30L3006號油罐車,車側繪有「空軍專用」及空軍軍徽30L3000型油罐車,前身為空軍後勤司令部所有的10輛P35GT3000型汽油罐車,後來空軍側線廢止及停用鐵道運油後,曾在89年取消車籍,隔年由臺鐵收購,並交由高雄機廠整修,改編為30L3001至3010號,於90年加入臺鐵油料運輸的行列。

通勤客車載新兵 作伙入伍永難忘

至於人員運輸方面,早期以TPK32862號通勤客車為主,作為各站皆停的「普通車」,亦曾作為入伍新兵的「入營專車」使用,因此喚起許多民眾早期「搭火車去做兵」的軍旅記憶。無論是過去大專生寒暑假赴成功嶺集訓或新兵入伍,臺鐵都會特開專車協助運輸,滿載新兵的入伍列車,長途車次有時還會提供便當和茶水,緩解當兵的緊張情緒。

而一般人不知道的,過去鐵道運輸還曾肩負「鐵道兵團的任務」。在國軍「鐵運」範疇下,包含軍運及鐵道兵兩部分。軍運可分為人員、物資及武器運輸;鐵道兵則為戰時接管鐵道的特殊兵種,負責執行鐵道運輸和養護任務。人員除接受一般士兵所需的戰術原則和戰鬥技能訓練,還多了鐵道相關實務。國軍鐵道兵於民國38年來臺之初,肩負離島的軍用輕便鐵道建設工作,以及包括後由臺鐵接手管理神岡線。然因長期未出現大規模戰爭,鐵道不再需要軍管與建造,鐵道兵隨之裁撤。

不管是人員、裝備,甚或油料等鐵路運輸,在早期均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現今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正舉辦展覽,以詳盡的文字,搭配影音、圖片的解說,呈現鐵道的軍事用途。另外,鐵博籌備處也特別邀請陸軍第3地區支援指揮部的官兵,將2輛典藏的國軍除役M113裝甲運輸車,固定於平車上,重現早年國軍「綁鐵皮」的經典情景,現場還放置麻繩、絞棒及三角形止滑木條,讓民眾有機會實際操作體驗,感受早期「綁鐵皮」的辛苦。

現場放置麻繩、絞棒及三角形止滑木條,讓民眾體驗傳統「綁鐵皮」。(記者劉佩倩攝)

館內展示以傳統「綁鐵皮」軍車裝運技術方式,將M113裝甲運輸車固定於平車上。(記者劉佩倩攝)

鐵博籌備處特別將25C10024號篷車的塗裝改為傷兵車樣貌,呈現該型車過去曾被賦予醫療任務。(記者劉佩倩攝)

長達16.3公尺的30L3006號油罐車,車側繪有「空軍專用」及空軍軍徽。(記者劉佩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