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9成學童3個內曾消化不良 恐影響成長

記者李佩玲/臺北報導

臺灣營養基金會14日公布「國中小學童生活習慣及腸胃問題現況調查」結果,有近9成學童近3個月內曾遇到消化不良狀況,調查也顯示曾發生消化不良情況者,平均身高較同齡矮;小兒科醫師表示,腸胃健康能幫助營養吸收力,長期消化不良恐影響成長。

臺灣營養基金會於今年8月間,進行「國中小學童生活習慣及腸胃問題現況調查」,透過網路問卷調查小孩年齡層落在國中小區間的家長,共抽樣1157名;結果顯示,有89.2%的學童,近3個月內曾遇到消化不良狀況;36%的學童,近3個月的平均排便頻率為每2到3天1次或更少,更有超過8成的學童,在3個月內曾出現脹氣或腹瀉等問題;調查也發現,國中1年級學生近3個月內曾遇到消化不良者,平均身高較沒有者矮9公分,家長認為,孩子有營養吸收不佳的狀況者,平均身高也較營養吸收佳者矮了8公分。另外,調查也顯示,曾出現久坐、睡少、運動少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學童中,約有5成每月至少出現1次消化不良。

小兒科醫師王韋力表示,腸胃健康對營養吸收有一定影響,大部分飲食提供的營養是由小腸吸收,並藉由表面指狀突起的絨毛來增加營養吸收的面積、提升吸收力,一旦腸道菌相失衡,壞菌會破壞小腸絨毛,恐減少小腸吸收面積,影響營養吸收力,讓成長受阻。王韋力強調,腸胃健康是長時間累積結果,良好的飲食習慣、睡眠足、多運動,能增加好菌,幫助改變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反之,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將會增加體內壞菌。

調查顯示,近9成學童3個內曾遇消化不良狀況。(臺灣營養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