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的另一個身份 在現實生活中努力追尋夢想


跑友常透過報導媒體得知許多優秀運動員因為家庭經濟因素,時常需要在現實生活與專業訓練間,另外找一份無關專業的工作來養活自己,選手與大家一樣一天只有24小時,扣除基本的睡眠,在上班或上課後所剩能進行訓練的時間更是寥寥無幾,這其實是大部分運動員的真實處境。台北市立大學田徑選手陳季暐表示,他個人要同時兼顧工作和課業,還要擠出時間為自己安排訓練,雖然時間有限,但想要更進步,選手就必須學好調配有限的時間才能為自己的未來加分。



一位年輕運動員所要面對的現實壓力

陳季暐分享因為老家的阿嬷身體不好,原本從事捕魚工作的父親為了照顧阿嬤,不得不暫時放下手邊工作在家陪伴,為了讓父親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心照顧阿嬤,身為專業跑者的他,除了偶爾接跑團的教練指導賺取勞務費,自己更找一家火鍋店兼職工作,靠著少許的薪水負擔生活費用。他深知現在許多選手因為經濟壓力常常必須一邊工作一邊訓練,除了難以兩班兼顧,最直接的就是影響到競賽成績的表現。許多選手會選擇在週末參加各種馬拉松比賽拿獎金的同時訓練,被問到為何不成為馬場上的獎金獵人同時已賽代訓的問題,陳季暐表示參加馬拉松賽壓力太大,以他的型態及專業項目不適合用這種方式代替訓練。



運動選手的另一個身份

為了替父親分擔經濟壓力,陳季暐選擇在火鍋店打工上班。每當下午的選手訓練一結束,換下運動裝備喘氣,接著陳季暐便要騎上摩托車前往下一站。在火鍋店換成工讀生的身份,馬上從不久前的訓練模式切換進行切肉、切菜、上菜及收洗盤子等繁雜的工作,就這樣一連串不停歇的勞動一直要到晚上10點多才能離開,再騎上摩托車返回宿舍休息。陳季暐透露,火鍋店老闆知道這些來打工的工讀生很多都是體院的學生,並且多半都是專業選手,老闆在員工吃飯時會刻意提供更多份量食材,除了慰勞一整天訓練的辛苦,也讓這些年輕選手能好好補足身體所需的營養及能量。



工作和訓練的衝突與兩難

然而平日的工作不只會佔用訓練的時間,也會讓休息的時間變得更少。陳季暐回想很多時候工作忙完後已經晚上10點多,回到宿舍還要面對課業及報告,時常必須熬夜趕作業,犧牲了休息時間的代價,便是用隔天的訓練時間來補足睡眠。陳季暐說寧可隔天不去晨操訓練,也要讓自己睡飽恢復體力,因為不斷在疲勞上累積更多的勞累,總有一天這些疲勞會造成運動傷害,與其勉強自己隔天在未休息夠的情況下進行訓練,他選擇好好休息讓身體能有更完整的恢復,除了是他個人所面對的挑戰,也是身邊許多運動員所面對的共同問題。



同時兼顧訓練與工作的一位專業選手,光是要維持訓練的品質就已經十分困難,年輕的選手還要面對課業壓力,出了社會更要面對經濟生活與持續訓練的衝突。有不少選手為了實現自己在競技場上的夢想,不斷努力解決眼前的生活問題,讓時間更加充裕,才能擁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訓練、飲食和睡眠,也惟有更專注才有辦法突破個人的極限。


從專業選手陳季暐的身邊,長時間的近距離觀察及特訪,透過這一位年輕有潛力選手在現實生活的壓力中,同時扮演著學生、選手、工讀生及分攤家計的多種身份中,看到身為運動員所需承擔的許多重擔。但也因為這樣的環境鍛鍊,讓有決心的選手能夠更堅定自己在競技場上的心志,然而我們更期待,未來台灣有更多的社會企業資源能夠投注在運動員的身上,讓這些有潛力、有決心的優秀運動員能在更好的環境中穫得更多的養份,在國際運動舞台上展現台灣的運動實力。


◎閱讀更多文章:《走出運動傷害陰霾 陳季暐用經驗分享休息的重要
◎更多運動第一手訊息:RUNiROUND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