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專欄/李亦伸】合則多贏,分恐多敗

洪志善。(高旭朮/攝)(20191116)
洪志善。(高旭朮/攝)(20191116)

ABL東南亞職籃富邦勇士決定讓七名約滿球員離隊,包括後衛洪志善、李秉鴻,前鋒蕭順議、楊興治、劉韋辰,長人蔡揚名及吳宏興。

這是職業球隊基本動作「去蕪存菁」,提升戰力、競爭力和球隊規格。除了洪志善、劉韋辰,其他五人基本上都不在球隊主要輪換,陪練居多。他們也不是沒有功能或能力,只是在富邦和ABL三洋將舞台上,很難得到上場空間和成長。

SBL超籃台啤也決定不再續約吳曉謹、張銘峰、潘祥偉 、潘向挺四名球員。九太科技4月中球季一結束就與柯旻豪、李愷諺、周暐宸、李家瑞四名球員協議離隊,全隊只留10名球員。

兩個月內三支球隊就釋出14名自由球員,只有三個球員在30歲以上,其他都是29歲以下,正值當打年紀,他只需要上場累積經驗,就有機會打出更好狀況和身價,比如:蕭順議、楊興治、劉韋辰、潘向挺、李愷諺。

這代表什麼現象?

1、台灣年輕球員很多,台灣籃球應該要有職業聯盟,還能把SBL超籃當次級聯盟。不管是在ABL還是SBL,這些球員能找到合適球隊、得到舞台、把握機會上場磨練的機會很少,除非你是精英中的精英。

想要延續球員生涯只能碰運氣。他們之中有一半是可以打出來的,只是沒有那個環境。更重要的是缺少優質球隊文化和聯盟文化去養成+激勵他們成長突破。

2、高順位選秀和天賦、名氣,並不代表一切,職業舞台需要實力,需要你比別人更努力去證明自己。過去兩年UBA大專籃球最好的4-5名球員都決定先加入夢想家和富邦,這不難理解,薪水更好、又有自主性和自我選項。

這些最好大專球員都是精英,可能是明日之星,但目前也還沒有人在ABL打出名堂。SBL只能挑剩下的,但願意來的就好好練、好好磨,他們未來發展和高度不一定更壞。

3、以193公分小前鋒蕭順議為例,出道多年,但角色一直不穩定,進步有限,非常可惜,從金酒、璞園到富邦,27歲蕭順議有成為國手天賦和潛力,但他都沒能破繭而出,非常可惜。

4、35歲洪志善當然還能打,有出色籃子和豐富控球經驗,如果台灣有職籃,他還能在競爭環境、球隊壓力+自我要求下再打2-3年,提供戰力和外線、帶隊能力。

可惜富邦需要的是年輕、新血和即戰力,老將除非你是林志傑,擁超人氣,除了能賣票,還可以當商品和品牌銷售,成為媒體和社群焦點,否則面臨汰換是必然的事。

5、SBL其他三隊也還有近10名球員面臨約滿或戰力考量可能被釋出,這些被釋出球員加三到四名洋將就可以再組一支ABL球隊,擺進一名洋將就能成為SBL球隊。

目前ABL復賽未定,沒有人能掌握,富邦和夢想家也只能備戰等待。

SBL決定再減縮賽事和投資規格,取消雙洋將恢復單洋將,大家都想省錢省事,最大精簡人事,聯盟組織營銷結構不改、不推主場、更不職業化。中華籃協和SBL五隊仍只想用省錢、業餘方式經營賽事,從時代背景、商業和競爭環境去看,只是徒勞無功。

對裕隆、璞園兩支企業球隊來說,在現有基礎走上職業化,自營主場,一步步創造更好投資效率,不是只能燒錢打戰績,結合夢想家、富邦兩隊,用雙洋將、自營主場邁入職業化,富邦、夢想家和裕隆、璞園各退一步,攜手合作,共創職籃新產業,這才是多贏。

台灣籃球天下大勢,真的需要璞園李忠恕、富邦蔡承儒、裕隆陳莉蓮、夢想家張承中四個負責人坐下來好好對談,其他人就不必了。只有這四個人能決定台灣籃球未來和自己命運。

合則多贏,分恐多敗,如果每支球隊和企業還想要贏,這是最好的路和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