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專欄/李亦伸】2020台灣籃球職業化,SBL面臨解體

【運動專欄/李亦伸】2020台灣籃球職業化,SBL面臨解體

2020台灣籃球職業化形勢已成,以富邦(台北)、夢想家(彰化)、璞園(桃園)和籌組中新球隊(新竹)四隊為主體台灣職籃,可望在今年底開打。

台灣職籃名稱規畫從T-league到P-league,確定成立後會不會還有新創意或改變,等新聯盟頒布。以「台灣」為名,鄉民high翻,為台灣籃球職業化情勢加分,球迷等待太久。

面對台灣職籃新聯盟成立挑戰,中華籃協、SBL超籃如何面對這場競爭和生意,有幾個可能發展。

第1種可能:九太科技加入新職籃。

SBL現有組織結構和賽況、行銷配套,幾乎已經確定無法在市場上競爭,中華籃協和SBL都面臨改變和轉型,從市場面、未來性和企業形象、商業效益去看,九太科技轉戰「職業」不無可能。

一旦九太科技決定加入職籃,SBL剩下裕隆、台啤、台銀三支球隊,情況對SBL非常尷尬。屆時台中夢想家青年隊、匯盛、皓宇國際、路易莎、中一數位等實力雄厚社會甲組球隊可能要拉到SBL湊隊數,否則SBL將面臨垮台。

第2種可能:九太科技、台啤都加入新職籃。

如果九太科技、台啤都考慮加入職籃,那SBL真的麻煩大了。屆時SBL只剩下裕隆、台銀兩隊,就算中華籃協把其他一線社甲球隊都拉到SBL湊足隊數,比賽場面、競技層次、球隊實力落差將會非常奇特。

裕隆和台銀都是一年預算3500-4500萬球隊,其他社會甲組球隊除了夢想家青年隊,其他都是社甲聯賽賽前臨時組軍,年度預算都在200萬以下,幾十萬臨時組成球隊更多,球隊規格落差很大。

第3種可能:SBL超籃維持台啤、台銀、裕隆、九太科技四隊。

對中華籃協和SBL來說,維持四隊是最好狀況,可以跟台灣職籃新聯盟分庭抗禮。但SBL組織、賽況、市場面必須做出最大改革,四隊都要各自投入行銷、經營主場、擴大宣傳組織+動員,做法一如職業籃球,爭取球迷認同,打造自己市場。

如果SBL還是維持過去17年路邊攤經營模式,票房看天吃飯,中華籃協、四隊都不投資經營主場,擴大行銷,做大市場規模和服務,新聯盟是職業籃球,SBL是業餘籃球,經營方式和商業形象完全不同,SBL四支球隊很快都會邊緣化。

第4種可能:兩個職業聯盟對抗

這是最不可能狀況,但還是一種策略和可以考慮方向,因為SBL僅剩四隊在財力、規模、企業加碼投資意願都將面臨困境,四隊都很難馬上拉高規格,成為職業球隊,跟台灣職籃新聯盟組成兩大職籃聯盟,分庭抗禮。

其實如果台灣職籃可以有八支球隊,分兩個聯盟,未嘗不是好事,但中華籃協得有實力和能力,跟新聯盟取得共識和競爭,一起打造台灣籃球產業,在市場上爭台灣第一,創造聲勢。

中華籃協是可以同時經營職籃聯盟,另外再籌組社甲聯盟或企業聯盟(就是現在的社會甲組聯賽),就看籃協思維和經營能力,互為因果,形成發展聯盟模式,而不是讓SBL在台灣職籃新聯盟成立後直接降格,淪為發展聯盟。

中華籃協如果現在還在協商「共好盃」打與不打,那真的叫人無言,「共好盃」在眼前市場、未來、戰略地位、謀合上毫無意義,SBL最終很可能剩下三隊,甚至只有兩隊,連成立一個聯盟的最低基數都不夠,這才是中華籃協和SBL四隊要面對最迫切危機。

西瓜靠大邊,大家都是生意人,不談背離、背棄、靠攏、謀合,尋找對自己最好出路,對企業最好投資發展,對球隊最好未來,這可能比談一起打「共好盃」重要1000倍。

台灣籃球職業化形勢已經啟動,這是無法阻擋的趨勢和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