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專欄/李亦伸】HBL就是一張王牌

【運動專欄/李亦伸】HBL就是一張王牌

許多基層教練好友和球迷問我:「大哥,你怎麼看HBL」?

我:「HBL是台灣體育王牌,真實存在,具有指標性和帶動意義,這就是事實。HBL當然有過度職業化缺點和許多沒有人透露出來的問題,比如:球員一天練超過5-6小時以上,四強賽前甚至一天練8小時以上,很多名校根本沒在念書,教練也毫不重視念書和教育,但HBL在台灣運動產業就是一張王牌」。

他們好奇:「HBL真的在傷害台灣體育產業和學生運動員嗎」?

我:「那是鬼扯蛋,HBL是台灣體育最成功商品和標的物,NIKE每年投資數千萬行銷,你可以眼紅、不爽,但這就是事實。HBL有七成是NIKE用錢用心用創意砸出來的,高中體總很平凡,其他品牌也沒有人有這種實力和能量,那個用錢就能創造更多更好學生運動產業世代也已經不再,那需要文化+天時地利人和」。

我必須強調,我不喜歡HBL高中籃球職業化現象,因為學生球員練太多、時間太長,更不認同大多數HBL甲級球隊幾乎沒有在念書和執教要求,因為教練需要成績,學校要看成績,家長後援會更要看戰績。

南韓高中、大專籃球跟我們差不多,學生球員練的比職業球員還多。日本情況稍好,我看過日本NBA球員田臥勇太高中母校能代高工教練訓練日誌,一天訓練一次2.5小時以內,紮實、效率、紀律第一,假日才會一天兩練。

如果用教育、念書、成績去給HBL高中籃球扣帽子和指摘,那根本沒有必要,因為這就是台灣學生運動文化。國中、高中這階段,這就是台灣籃球發展趨勢和現實,學校想要出名、招生,教練想要成名、展現執教能力,家長和後援會想要升學和培養孩子,HBL甲級學校一天沒有兩練,一天沒有至少4、5小時以上訓練,幾乎不可能打進16強、八強、四強。

很多高中基層教練告訴我,「一天一練兩小時,你不可能打進HBL16強或八強,不要鬧了,人家天賦身材都比你好,一天還要練5、6小時,這很現實,沒有好成績學校也不會長期組隊,家長後援會也很難支持,教練飯碗也岌岌可危」。

美國那一套真的就是「把運動融入教育」嗎?也不盡然,老美沒有那麼偉大。理想、教義、家庭,跟現實、競爭、生活都有不同落差。

在台灣學體育、打校隊、進體育班的學生都沒有發展嗎?也不全然,體育班、成績是學生運動員晉身階,能進理想國立大學,可以選擇非體育科系就讀。最近10年台灣國、高中生旅美成風,除了籃球,學生也可以選擇念書、深造,配合家長和不同家庭,選擇不同出路。

HBL過去30年為台灣基層籃球打下紮實根基,HBL帶動高中籃球以下層級發展,為大專和社會培養更多精英和一般球員,數量驚人。HBL是台灣籃球最重要根基,承上啟下,像王牌般存在。

這些30歲上下球員有的在學校執教,有的是專業教練開班,還很有多進入產業做運動行銷,採訪體育31年,你說他們有很差嗎?發展、出路很有糟嗎?我不認為。

以教育為名,用學生運動員成績做為籃球隊、比賽要求,這是好事,也是一種很棒的文化。但並不表示HBL就有什麼問題。

台灣少棒職業化更嚴重,小學生就像職業球員一樣接受高強度訓練,但台灣棒球就是指標性運動,家長、產業、發展欣欣向榮,中華職籃邁向31年,棒球就像國球一般存在,受到台灣人供奉。

任何人都可以當傳教士,傳授你的理念和理想,為上帝而戰,告訴所有人你有多出色。但HBL是台灣籃球最重要根基,像王牌一般無可取代,這就是事實,HBL是最強壯、影響力最大,也是最有產值和能量學生運動聯賽。

HBL甚至是台灣運動產業的「驕傲」。

眼界要寬,視野不能狹隘,用「尊重」的心深入台灣體育產業和文化,了解學生運動本質、家庭、競爭環境和現實需求,同時看看日本、南韓、大陸的發展生態,這才是台灣體育需要的智慧和執行力。

以上帝之名,HBL就是王牌,儘管HBL有許多罩門和不能說的問題,但HBL還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學生聯賽和標的,更是台灣籃球最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