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專欄/李亦伸】SBL「放棄現在,創造未來」

【運動專欄/李亦伸】SBL「放棄現在,創造未來」

SBL超籃計畫改變賽制,提升賽事競爭、創意和精采性,才剛實施一季上、下半季規畫改為三個階段賽季,仿傚PBA菲律賓職籃一年三個杯賽,分別以純本土、單洋將、雙洋將出賽。

SBL最近兩年一直在賽制創意、獎杯+logo設計、洋將使用方式和開放上作文章,對電視收視、票房、聯盟形象、市場營運和總體營收都難有助力。

現階段SBL已經幾乎拿不到電視轉播金,收視率因為比賽還是台灣籃球最高等級水平,也夠精采刺激,勉強過得去。但這樣的形象、收視、行銷配套、聯盟運作模式,已經很難再讓電視台掏出鈔票投入競標。

SBL最夯球季每年電視轉播金超過3500萬,現在根本不用開標,因為品牌已不值錢。套一句體育台行話,「SBL就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果體育署沒有相關補助和行銷預算,根本沒有人投資砸錢,比賽營銷市場操作就跟業餘社會甲組聯賽差不多。

SBL最夯賽季每年票房營收逾2800萬,現在不要說賣票,多年死忠鐵粉和不離不棄極少數球迷還願意買票進場支持就偷笑了。

沒有電視轉播金,票房跌到地下室,沒有創意、商品和線上線下服務,現場冷清清,球迷人氣都沒有組織、動員、炒作出來,這樣的行銷表現和經營模式根本拉不到廣告和贊助商,門票也賣不出去,各隊幾乎沒有營收。

台灣籃球市場產值跌破谷底,SBL五隊每隊每年還是要燒3000-4500萬養球隊。企業球隊每年用這種規格和規模經營一支球隊,加入SBL這樣產值幾近於零的聯盟,根本看不見未來和願景。

SBL應該要做的改變和行銷規畫是:如何投資+行銷+獲利+招商+把球迷找回來,每隊自營主場做好服務,爭取球迷認同才是決勝關鍵,球團必須要創造自己市場價值,提升聲勢,建立品牌形象,營造球星和比賽熱度,讓企業球隊能看見更多收入和未來性。

設計獎杯、增加個人獎項、改變賽制、洋將各種設限+創意,那都是不重要小細節,這些規畫+創意都不能提升票房、吸引球迷、增加營收、成功招商、提升收視,扭轉整個市場和聯盟形象。

SBL上季已經做出許多改變和創意,還找來三家行銷公司共同合作,但市場、票房、廣告、營收還是死在那裡。SBL現行這套營銷機制和模式就是死路一條,自營主場,球隊各自投資+共同努力打造新聯盟,這才是成功改變之路。

SBL聯盟體質、組織結構不改變,各隊沒有自已經營主場,深入投資招徠球迷,提升更多線上線下服務,打造品牌和球星,中華籃協還要用這麼業餘方式承辦比賽,SBL五支球隊真的沒有必要每隊一年燒3000-4500萬養球隊。

以台灣籃球產業現況、產值和基層球員這麼多,業餘球隊一年1500萬以下就很足夠,收視、賣票+招商、品牌形象、營收已經無關緊要,企業養球隊就是做公益,回饋社會,培養年輕球員。

SBL五支球隊現在都該想清楚,是要用現有這套業餘玩法,以企業回饋+做公益心態培養球隊,不計盈虧,還是要規格化做出改變,經營主場,朝職業化前進,創造球星、收益、品牌價值,兩者之間早該做出取捨。

中華籃協業餘經營能力和思維,營銷端只能在賽制、洋將、獎杯上做文章,這完全無法改變SBL市場體質和台灣籃球競爭力,最終只會讓更多企業球隊長年虧損、收手,甚至淡出舞台。

想要做出改變,規格化自營主場,創造更大收益和產值的企業球隊,另組職業聯盟獨立運作,創造收益,這才是未來。這也是2019年CBL中華職籃聯盟成立,號召SBL各隊共組職籃新聯盟一起奮戰開拓新市場的目標。

不想要規格化,沒有能力做出改變企業球隊,那就繼續留在SBL打業餘籃球,每年預算也不用花那麼多,沒有產值、營收和品牌價值聯盟,一年燒4000萬上下養一支業餘球隊真的不需要。

◤限時搶好康◢

👉adidas全館7折起滿2000再折300
👉PUMA滿1500結帳75折
👉巴西涼拖299起滿二雙再折150
👉CHENSON開館慶358起再送真皮手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