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盧克修:車用半導體產能未過剩
達爾(Diodes)集團董事長盧克修博士,為達爾成長的關鍵推手,2005年上任就立下「4個B(Billion)」的成長目標,目前已達成市值、營收10億美元的雙B階段,持續朝營業毛利10億美元前進。盧克修表示,總經環境縱有曲折,然電動車將為達爾裝上成長引擎。盧克修也分享,在地緣風險之下,台灣挾半導體優勢,仍大有可為。
盧克修認為,目前中國大陸前景相對保守,僅能期待歐美復甦力道能補足下行壓力,預估第三個10億美元的目標,將會在2026~2027年達成,對全球半導體景氣下半年乃至明年看法,抱持觀察審慎態度。
不過對於車用市場雜音,盧克修霸氣的說道,汽車半導體產能沒有過剩問題,因為進入電動車賽道,半導體內涵量增加,此外電動車滲透率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據他了解,庫存雜音來自IC廠年底常態性庫存調整的計畫。
盧克修指出,自疫情之後,半導體供應鏈大亂,尤其是車用半導體,一度中斷的產能到後來各式晶片的短缺,截至目前還是有部分的料件生產吃緊。現在各家IDM廠也積極布建自己的產能,達爾也不例外,因此攜手德微積極做集團布局的配合,未來穩定、可靠供應鏈,才能做為一線車廠的敲門磚。
目前也看到有一線車廠已積極進行第三代半導體產能布局,包括與碳化矽大廠wolfspeed簽訂長約廠商時有所聞,盧博士自信地透漏,達爾與供應商關係密切,且為策略合作夥伴,此外在台廠供應鏈也都有強大人際網絡。盧克修說,這就是台灣半導體最大優勢,緊密關係及上下游完整供應鏈,能以最快速度滿足客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