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指付疑個資外洩 國銀加強監控

與多家醫院合作支付的「醫指付」APP,12日驚傳個資外洩,導致民眾在APP中綁定的信用卡被盜刷。金管會表示,有30家銀行授權財金公司與醫指付APP簽約,目前不是30家都有發現盜刷,已有國銀自主加強監控,先阻擋高風險的海外網路盜刷商店,也請財金公司督促APP的營運商,了解個資外洩的主因。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指出,目前還不清楚個資外洩的主因,但外界有猜測是從「醫指付」APP涉及資料外洩,部分發卡銀行已經自主加強監控中,列出黑名單商店,針對近期有在「醫指付」APP支付過的持卡人,於海外高風險電商有交易就先拒刷。如果仍然有持卡人因此被盜刷,持卡人可以向銀行申請列為爭議款,若確認經非歸屬持卡人責任者,持卡人將免負擔盜刷損失。

林志吉說明,目前還未100%確定是由「醫指付」APP所外洩,因此已請財金公司督促「醫指付」APP開發與營運的大洸醫學管顧公司,釐清「醫指付」APP是否可能有個資外洩漏洞,與個資外洩的主因。

「醫指付」APP只能用135家醫療院所的支付,是由30家發卡銀行授權給財金公司,由財金公司和大洸醫學管顧公司、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簽訂的三方合作合約。

因目前被盜刷個案不限於個別銀行,因此猜測不是由銀行端資料外洩,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並沒有實際營運「醫指付」APP,因此才會猜測是由大洸醫學管顧公司這頭個資流出,但到底是透過紙本、照相或駭客侵入等方式流出個資,還在查明中,也不排除找衛福部與數位發展部做進一步了解與釐清。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股基金夯 19檔淨值破百元
廣達將秀5G專網與AI實力
大啖低軌衛星通訊元件訂單 昇達科11月每股賺0.3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