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轟藥事法牛步 卡住益生菌研究
一一○年國科會研究發現,「戈氏副擬桿菌」益生菌的活性成分「抗發炎脂多醣」,對嚴重慢性肺阻塞(COPD)具潛在治療效果,但兩年過去,尚未進入人體試驗階段。台灣微菌聯盟理事長、北榮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俊穎表示,關鍵在於我國藥事法跟不上科技腳步。
國科會、長庚大學、輔仁大學等研究團隊分離出一株益生菌「戈氏副擬桿菌」,發現其活性成分「抗發炎脂多醣」能降低腸道發炎反應,改善腸道細胞核醣體活性和粒線體功能,減輕全身發炎症狀,更能系統性地修復血清中異常的胺基酸代謝,有助於減少肺部組織發炎和病變,進而治療肺阻塞。
該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Gut」,被譽為突破性研究,但兩年後似乎還原地打轉。
「因應未來微菌叢科技發展,台灣藥事法勢必全面檢討。」吳俊穎說,我國在腸道微菌領域上表現傑出,但如何合法研發、生產、販售,運用在臨床,法規面卻沒有跟上。舉例來說,俗稱為「瘦瘦菌」的AKK菌在美國已經上市,台灣仍不能生產製造,更不能出口。
吳俊穎表示,透過糞菌移植,可治療困難梭菌感染個案,目前只能透過特管辦法管理;政府有必要針對腸道微菌叢研究及臨床擬定一套法規,讓醫界、產學界有所依循。
吳俊穎預估,台灣未來有能力培養具療效的可食用菌株,研發出新型口服藥,一旦可大量製造,將是全新的醫學邏輯,但現行藥事法卻完全跟不上研究速度。歐美各國早已逐步修法,政府應該思考如何進一步修法。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目前相關法規夠用,沒修法必要。若業者沒申請藥證,益生菌就算是食品,由食安法納管;若申請藥物、人體試驗登記,只要備妥相關文件,依「藥事法」、「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辦理。
更多udn報導
一張圖看全台降雨趨勢 蘇拉颱風恐登陸穿台「這2天紫爆」
搶鹽效應燒到台灣!他目擊2人在超市狂掃30包 眾人嘆:吃得完嗎
有錢人和想像的不一樣!前日本國稅官:億萬富豪常穿這品牌服飾
金城武露面吐最痛恨這件事!直嗆:真不想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