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新版地圖扭曲事實 南海行為準則增變數

記者郭曉蓓/綜合報導

中共近日發布最新「2023年版標準地圖」,引起東南亞周邊國家強烈抗議。多名學者專家昨日表示,中共公布時機敏感,東協國家無法獨力抗衡,應集體因應「侵門踏戶」舉動,這也對今後簽署「南海行為準則」增添不確定性因素。

外媒報導,此次中共「2023年版標準地圖」,把包括馬來西亞沙巴和砂拉越附近大部分海域、臺灣、南海諸島及印「中」存有爭議地區,都納入中國大陸疆域;外界認為中國大陸扭曲事實進行擴張領土,已引發印度、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國抗議。

大馬時事評論員黃振峰指出,中共背後心態是認為整個南海是在其管轄之內,但其忽視亞洲各國包括東南亞在內,仍擁有屬於各自管轄海域。中共目的之一固然是為安撫內部需求,宣示領土完整性或管轄疆域範圍,但如見諸國際法層面顯難有優勢,也站不住腳。

時事評論員馮振豪則表示,中共受美「中」貿易戰影響,經濟表現不佳,公布新版地圖可能為安撫並釋放內部人民壓力,也導致中共諸多做法都非常激進並具侵略性,這可能是中共南海大戰略其中一環。但個別東南亞國家實力難以和中共抗衡,應團結起來,並以東協國家名義和中共談判,盡速簽訂南海行為準則(COC)。

另有分析指出,中共新版地圖已遭多國抗議,各國後續還是會持續關注南海和印「中」邊界問題。尤其,中共選在第43屆東協高峰會、20國集團(G20)領袖峰會即將召開之際公布新版地圖,勢必對中共期盼在今年底之前,完成簽署南海行為準則增添不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