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血親器捐擬開放 藏買賣隱憂

器捐中心董事長石崇良(中)說,台灣目前腎臟來源主要是「屍腎」,活體移植數量不多,因此近來討論放寬捐贈對象,開放「非血親捐贈」,但仍有器官買賣的疑慮。記者鄒尚謙/攝影
器捐中心董事長石崇良(中)說,台灣目前腎臟來源主要是「屍腎」,活體移植數量不多,因此近來討論放寬捐贈對象,開放「非血親捐贈」,但仍有器官買賣的疑慮。記者鄒尚謙/攝影

目前國內一萬多人等待器官移植,但最近兩、三年受疫情影響,捐贈者僅兩、三百人,順利受贈患者約八百多人,不成比例。健保署長、器捐中心董事長石崇良表示,擬擴大器官捐贈範圍,除了血親、配偶間捐贈,將討論「非血親」捐贈,讓朋友間也能捐贈,最近將召開專家會議,凝聚社會共識。

石崇良指出,開放「非血親」器官捐贈的前提是不傷害捐贈者,因此將考慮開放腎臟、肝臟及肺臟等器官,其中又以腎臟可能性最高,因為分析活體器官捐贈臨床個案,捐腎對捐贈者生活品質影響最小,且國內腎臟透析(洗腎)病患逼近十萬,需求量相當高。

近十年來,台灣活體捐腎人數每年均在一百多例,截至昨天,多達八六八四名腎臟病變患者排隊等待換腎;器捐中心四年前推動「一腎換一腎」政策,允許非親屬捐贈,兩個正等待腎臟移植的家庭透過媒合、配對可「一腎換一腎」,但迄今仍無案例。

器捐中心統計,目前等候器官捐贈人數一萬多人,累積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者二萬五一四七人,實際順利受贈器官者人數偏低,近三年都在千人以下。為了拓展器官來源,政府積極推動簽署器官捐贈同意、預立醫囑,但成效有限。

石崇良表示,台灣腎臟移植率極低,主因在於來源有限,大都仰賴「屍腎」,而「一腎換一腎」因配對困難,成效不彰;日前專家提出放寬捐贈者對象,開放「非血親捐贈」,只要確保為無償捐贈,朋友之間可捐腎、捐肝,但也憂心背後有器官買賣等疑慮。

「若要放寬捐贈者對象,必須修法。」石崇良表示,先前開放配偶間捐贈器官就有人擔心「假結婚、真買賣器官」,為此嚴格規定須結婚兩年以上或生育一個孩子的伴侶才能器官捐贈;開放「非血親」捐贈的疑慮更多,擔心「器官買賣」,因此必須研擬配套措施,凝聚社會共識,透過修法才能提高器捐風氣。

推動器官捐贈廿餘年的亞東醫院外科暨加護病房主任洪芳明表示,非血親「器官指定捐贈」,必須確保「公平、合法、倫理」等三面向,許多國家實施非血親指定捐贈,因無法杜絕捐贈背後的利益交換,衍生許多倫理問題,預估國內未來修法有相當難度。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工人父國中學歷擁唯一興趣 意外培養雙孩成學霸:以我爸為榮
吸引力變低?他質疑星巴克「變菜市場」不夠潮 網指1變化:超級佛心
印度移工將來台?他耳聞「台積印度員工變多」 網指大驚小怪:竹科都有
怪物新人出道倒數!超狂實力被封「Lisa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