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活用專業 北市大校長邱英浩盼更高效維持體育佳績

臺北市立大學校長邱英浩。(TSNA資料照)
臺北市立大學校長邱英浩。(TSNA資料照)

臺北市立大學於2013年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與臺灣3大體育高等教育名校臺北市立體育學院合併而成,奧運金牌名將陳詩欣、王齊麟、李洋等皆是校友,現任校長邱英浩於2022年就職,儘管其建築、都市計畫背景與北市大2大核心關聯有限,但人稱「點子王」的他卻認為這反而是種互補,在跨校區整合、校政治理都能發揮作用。

去年成都世界大學運動會返國餐會上,邱英浩與北市大參賽選手、教練合影。(臺北市立大學提供)

邱英浩在合併後首任校長戴遐齡設立市政管理學院時接任院長,在正式就職前也曾代理過校長職務。他表示,臺北市立大學教育科系歷史最悠久,教出最多國小老師,連阿公都是校友;體育是專門培育高度競技人才搖籃之一,自己在接任校長時就思考能如何運用所學。

「北市大體育本來就很強,教育更是基礎,但我的專長特質剛好互補。」曾打過籃球校隊的邱英浩說,「就像它們是前鋒、中鋒,我是後衛,我期許創造出更好的教學環境、規劃出更好的校園空間安排,來協助這2大專長。建築和都市計畫原本就是在服務別人、跨領域整合,我們長期訓練的專業精神強調如何用最小投資獲取最大利益,傾聽需求,根據研究分析來配置資源,去找出東西好在哪裡?怎樣讓好的變更好?」

近年來無論是ESG(環境、社會、治理)或SDGs(永續發展目標)成顯學,邱英浩也應用在治校。除日常在校園推動環保與減碳,例如以餐廳折扣鼓勵自帶餐具、喝水減塑、獎勵大眾運輸等,「環保本身也是要從教育開始,這就跟我們相關。去研究、去實踐才知道怎麼做,我們也會透過國際研討會交流意見。我們有幸要在116年要再次辦理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甚至比巴黎奧運更早提出減碳概念。」

北市大是全國唯一市立綜合性大學,但分為博愛、天母校區,剛好對應過去北教大、北體,儘管併校邁入第12年,似乎仍在整合。

邱英浩以專長提出新觀點:「其實危機就是轉機,COVID-19疫情讓我們看到視訊可能性,我們推出視訊課程、虛擬學院都市研究院,就是讓2校在原本學程外有另外可能性。而且2校區之於臺北市之餘也不大,如果我們以無疆界校園,讓他們在都市裡學習社會脈動和自己需要的東西,制式化課程變得更彈性,整個臺北市都是校園。所以校區的位置已經不再是問題。」

他還認為,市立大學比起一般國立大學更有優勢,以往北教大、北體各自由於專業領域任務,與社會連結比較小,但合併後透過努力已看到更多成績,除在世界大學排名持續上升;而目前各大學努力要與在地連結,但北市大原本就是地方政府一部分,反而省下許多精力,是獨特優勢。但也希望教育部、市政府可以給學校更多自由度,讓創意、彈性、教學空間能發揮出來,更能創造所有高等教育院校個別化特色。

公務繁忙,又不像前任校長有體育背景,但邱英浩表示目前每個月還是會抽空練習空手道,希望未來能保持每周末練習空手道或打留學英國時常打的高爾夫。 邱英浩(左2)率北教大教職員探望戴資穎(左3)。(臺北市立大學提供)

在接任北市大校長前,邱英浩從未接觸過如此多高度以競技成績為目標的運動員。他說:「北市大現有34項代表隊。剛好我不是體育人,否則我潛意識一定會照顧自己的項目,所以我覺得所有代表隊都很重要,會依據各代表隊特性,做到相對公平。我比較會想的是怎麼去維繫北體一直以來好成績。我會透過諮詢、分析、觀察,去做資源配置來給予有效幫助,各代表隊需求我也會去聆聽、協助爭取。」

對於北市大走出如此多優秀選手,邱英浩謙遜表示:「我接觸運動員後,更覺得他們不容易,訓練比較一致、單調。也不是我們學校栽培,而是可能從他們小時候啟蒙、選才起,各階段有人一棒接一棒集體努力成果。我能做的就是尊重教練和老師,傾聽需求,全力協助他們,例如與家長溝通、尋找資源、解決課程所遇到問題,盡量支援他們需求、創造舞台還有讓他們不受干擾的環境,讓他們可以為自己、為國家爭取更多榮耀,那麼學校也會與有榮焉。」

更多TSNA精彩報導
樂天桃猿》評馬傑森只是「堪用游擊手」 陳瑞振談「誰會換頂級游擊手」
MLB》腳趾不合作 Kershaw季後賽報銷
中職》金手套與最佳九人、指定打擊入圍資格一覽 中信兄弟15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