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永遠的「Mr. Lu」呂良煥,永遠的「高爾夫大使」!

【羅開新聞中心Minsey Weng綜合報導】有「高爾夫大使」稱號的呂良煥,三月十五日中午在睡夢中仙逝家中,享壽八十六歲。這位揚名國際高壇的台灣傳奇名將,1971年差點在Royal Birkdale(皇家伯克戴爾)的英國公開賽高舉葡萄牙瓶,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接著隔週在 French Open(法國公開賽)更上層樓,成為史上首位贏得歐巡賽(今天的世巡賽)冠軍的亞洲選手。

1936年出生於日治時代淡水崁頂呂厝的呂良煥,家裡附近就是老淡水球場,也讓他在當桿弟的過程中接觸高爾夫運動。由於沒錢買球桿和球,他就用木棍和芭樂充當,經過不斷苦練,十六歲那年在美軍顧問團舉辦的桿弟比賽中奪冠,獲得一號木桿獎品;接下來又贏了兩次冠軍,分別拿到三隻木桿和鐵桿,終於擁有人生第一套完整球具。

靠著個人的努力,加上早期軍事將領周至柔、衣復恩等人提拔,呂良煥開始嶄露頭角,十八歲那年轉入職業,並於1957年考取台北球場(當時球場坐落於今日青年公園)球師,兩年後參加首屆Hong Kong Open(香港公開賽),以一桿之差擊敗澳洲雙雄Kel Nagle(凱爾‧納果)和Bruce Crampton(布魯斯‧坎普頓),贏得生涯首座國際冠軍,正式開啟個人的職業生涯篇章。

隨著亞巡賽在1962年開打,當時名為Asia Golf Circuit,主要由各國國家公開賽組成,呂良煥累積九座冠軍,包括四座台灣公開賽,1966和1967年更連續兩年榮登獎金王寶座。

1971年,呂良煥在睽違七年後重返英國公開賽的濱海球場,儘管已是亞洲高壇的重要人物,不過地球另一端的蘇格蘭濱海球場上,並沒有多少球迷認識他。

然而,這位頭戴圓帽、行為舉止一如英國紳士般優雅的東方球員,憑藉著高超的球技,以及不時向球迷答禮的親切態度,迅速攫獲許多球迷的心,並給了他「Mr. Lu」的外號。

呂良煥打出生涯的代表作,前三天分別為七十、七十和六十九桿,決賽日落後Lee Trevino(李‧區維諾)一桿,最後的七十桿也是水準之作,總成績為低於標準桿九桿的二百七十九桿,可惜以一桿之差飲恨,他另外在1974年的Royal Lytham & St Annes(皇家萊辛聖安斯)並列第五,生涯五度參加英國公開賽全都晉級。

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當呂良煥落後一桿來到第十八洞時,開球偏離球道,不慎擊中一位名叫Lillian Tipping(莉莉安‧提萍)的英國球迷。呂良煥趕緊向前致歉,但這位女士絲毫不在意,還對他說:「呂先生加油,為我抓記博蒂!」就在提萍被送往醫院治療後,呂良煥果真抓下博蒂,只是仍無法逆轉戰局。

呂良煥賽後趕往醫院探視提萍,不過對方已經出院,隔週轉戰French Open(法國公開賽)時才收到電報。得知提萍無礙,呂良煥鬆了一口氣,立刻打出六十三桿的佳績,第三回合再攻下六十二桿,終場以兩桿之差擊敗兩位阿根廷人Roberto de Vicenzo(羅伯多‧文森佐)和Vicente Fernandez(文森‧費南德茲),前者是1967年的英國公開賽冠軍。

幾年後,呂良煥特別邀請提萍和他先生前來台北作客,一同打了好幾場球敘,從此成為非常要好的異國朋友,此事被英國媒體大幅報導,傳為佳話。

1972年,呂良煥在澳洲Royal Melbourne Golf Club(皇家墨爾本高爾夫俱樂部)舉行的世界盃,打出個人在國際高壇的另一場代表作,他和謝敏男包辦團體冠軍及個人冠亞軍(謝敏男冠軍),隨後轉往日巡賽發展,至今留下八座冠軍,其中1974和1975年各得兩勝。

除了職業高壇的豐功偉業,呂良煥和摩洛哥國王Hassan II(哈桑二世)的交情也傳頌一時,曾經應其及象牙海岸總統之邀,前往非洲這兩個國家展開高爾夫外交,進而博得「高爾夫大使」的美譽。

退休後的呂良煥仍不忘記提攜後輩,如今加入LPGA的侯家姐妹侯羽桑和侯羽薔,算是最後一批「關門弟子」,不過近年來飽受病魔纏身之苦,最後一次現身公開場合是在2013年12月8日出席國立體育大學體育博物館的「高爾夫球王呂良煥文物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