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8 Review》印第安納溜馬──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文/考爾

 

2012年,Danny Granger的受傷迎來Paul George的崛起,孰料兩年後George的腿傷又使連續打進東區決賽的溜馬直接土崩瓦解;然而George在滿血回歸後,再度帶領溜馬重返季後賽列強之林,重新給予球迷未來的希望。

2017年,在溜馬預計引援來幫助圍繞George打造的球隊更上一層樓時,突如其來的不留隊宣言迫使溜馬選擇賠本殺出,和雷霆換來評價較低且年紀偏大的重建核心Oladipo;在預期邁向搶狀元的這個賽季,Oladipo卻打出了生涯最佳的表現,帶領溜馬打出四年來的最佳成績。「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俗諺形容過去幾年溜馬的際遇可說是恰如其分。

 

球季簡述

在休賽季重新接掌大任的溜馬總管Kevin Pritchard,於George離隊後透過簽約與交易引進了Collison、Bogdanovic和Joseph等在聯盟打滾多年的中生代球員,維持了溜馬即使邁入重建,目標依然是維持競爭力搶進季後賽的傳統。即便Oladipo表現持平,名次座落在季後賽邊緣依然是可以期待的成績;隨著他爆發性的進步,溜馬打出近年最佳的48勝34敗成績,季後賽與東冠衛冕軍鏖戰至第七戰才飲恨。

當然,本季溜馬的亮點絕非僅有Oladipo一人,從老將Collison和Bogdanovic到二年級生的Sabonis都打出了生涯最好的數據,其餘主力球員也至少維持著生涯水準的表現。溜馬隨隊記者曾透露,交易截止日前球員們曾集體向管理階層請求不要送走隊上任何一名球員;在季末的訪談中,從拼戰多年的老將到初出茅廬的菜鳥都表示,溜馬本季是由一群團結無私而且渴望證明球員組成;以上種種不難看出「化學作用」本季對於溜馬的成就居功厥偉。

在先發中僅剩兩名是前個球季的球員,同時主力替補也幾乎全面洗牌的情形下,溜馬上季的磨合速度簡直不可思議:開季僅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便站穩五成勝率,並從此之後一直穩定待在季後賽的名單當中;季末面對高強度的賽程(16戰12場對手勝率高於5成)也以10勝6敗的成績收尾,以48勝34敗,東區第五的成績進入季後賽,並在第一輪敗給騎士隊坐收。儘管溜馬的表現並不穩定,但對戰勇士、騎士、賽爾提克與暴龍等列強皆有勝績,足以證明這隻靠著Oladipo領軍的團結陣容競爭力確實不容小覷。

 

 

球季亮點

 

Oladipo的橫空出世

一名在聯盟打了4年、已滿25歲、同時過去幾年沒有亮眼進步的球員,很難期待能夠在一夕之間蛻變到另一個層級ーー但是Victor Oladipo做到了。不僅是帶領溜馬闖進了季後賽,並且和東冠衛冕軍騎士血戰七場才惜敗,在季末囊括了最佳陣容第三隊、最佳防守陣容的一隊和最佳進步球員等三個獎項可說是實至名歸。

實際上Oladipo並非從最初就有如此表現,從季前賽到開幕的幾場比賽其實不難明白為何過去他的成長有些不符期待:防守端意義不明的犯規過多,進攻端切傳的時機拿捏很差,投籃失準時就不知所措等等。但與年輕潛力過多的魔術和球隊已有大量球權核心的雷霆不同,溜馬願意把時間和機會全都投資給Oladipo,加上他自身的努力,使得表現愈趨穩定。

季後賽雖然在騎士祭出大量包夾加上自身投籃失靈,導致Oladipo連續幾戰表現慘不忍睹,甚至是系列戰落敗的原因;但Oladipo學習速度極快,讓他在最後能打出強勢反彈的表現。這僅僅是他以球隊第一人的身分打的第一次季後賽,相信未來的進步依然值得期待。

 

(Oladipo的表現主宰了球隊的勝負)

 

煥然一新的Sabonis

 


上季Sabonis在雷霆的定位相當尷尬:在中鋒這個位置已經有了聯盟最好擋拆長人之一的Steven Adams,剛好會一手三分球的他便成為球隊先發中負責拉開進攻空間的延伸四號,三分球佔了總出手的1/3,命中率則是偏低的32.1%。

不僅命中率難看,經驗稚嫩的他也時常陷入犯規麻煩,板凳又有Kanter、Gibson等前輩隨時能為這支季後賽球隊做出貢獻。大學主司中鋒的Sabonis在雷霆的環境下只得用剛開發出來的三分球作為主要幫助球隊的手段,打得綁手綁腳下,整季數據的慘澹表現也不太讓人意外。

來到溜馬之後,他在大學時的低位技巧、高位視野與擋拆總算得以發揮:最常與他搭檔的禁區隊友Thaddeus Young是不需要持球可以靠著掩護與跟進伺機做出貢獻的球員,Myles Turner則是習慣遠離禁區得分的投射型長人;外圍球員Collison、Oladipo與Stephenson也都是非常出色的擋拆發動者,而且樂於分享球權。

這樣的環境讓Sabonis如魚得水,禁區的得分比例較上季高了幾乎20%,發揮禁區威脅後也連帶讓他在外圍機會把握更好(三分球命中率由32.1%提升至35.1%),在上場時間僅較上季增加4分鐘的他在各項數據幾乎有翻倍的表現,能裡能外的身手發揮地淋漓盡致。

(Sabonis越靠近籃框貢獻越大)

 

Role Player? Key Player!

 

溜馬本季的成功不僅僅是由於藉由George的交易換來的兩名年輕球員打出生涯年這麼簡單。先發控球的Collison在2012年離隊時,留給溜馬球迷的印象是速度飛快但傳球視野不佳,控場相當勉強的雞肋球員;然而Collison回鍋的這季卻成了近年溜馬最穩的控球後衛:他是歷史上第二位在三分球命中率與助攻失誤比皆為聯盟第一的球員(前一位需追溯至1981年),在WS/48與ORtg等數據也是領銜全隊。

雖然Collison終究不是天賦異稟的明星控球,但他的投籃與擋拆後的判斷已經是溜馬在進攻端最讓人信賴的武器。

同樣是剛入隊的球員,但Bogdanovic一直到季後賽面對騎士的第三戰才第一次讓全世界認識這名來自克羅埃西亞的全面得分手。去年夏天溜馬談約時承諾了Bogdanovic先發的位置,而他也不負期待,從平均得分、命中率乃至效率值等進階數據皆是生涯新高。雖然以外線聞名,但時常站在弱邊埋伏的他卻也讓許多人忘記他不僅僅是名射手。

儘管受限於體能,但Bogdanovic的進攻手段從低位背框到運球晃人都能來一手,這也讓他偶爾會擔任進攻發動點對付體能相近或身材劣勢的對手。雖然防守端除了身材厚實外,其他各項條件皆居於劣勢,但在進攻端的陣容搭配上,Bogdanovic無疑是以擋拆為主體的溜馬的最佳人選。

(Collison上季榮登三分球命中率王的寶座)

 

 

上季缺失

 

貧乏的護框能力

 

自Hibbert和Mahinmi的組合解體以後,溜馬這幾季在籃板保護和護框上一直都有不小的問題。從16-17球季Turner擔任先發中鋒以來,溜馬的場均籃板都未曾高於對手。儘管Turner已經是聯盟數一數二的阻攻好手,然而偏瘦的身材與不穩定的下盤讓他的補防威力大打折扣,而另一名先發的Thaddeus Young也是個偏矮的內線球員,主力替補的Sabonis護框更是形同虛設。

上季溜馬對手在籃框附近的命中率高達65.2%排名聯盟倒數第六,場均籃板也僅有42.3顆排聯盟倒數第九。Turner的防守已經是溜馬禁區唯一的防線,然而自身在進攻端上的不穩定與時不時的籃板保護與犯規問題,迫使本季溜馬很多時候要更倚重基本功優異的Sabonisーー儘管明白他的身材條件在防守端相當劣勢。

(Thompson的Highlight可以看出Turner糟糕的防守籃板)

 

最常用的,卻不是最好用的ーーPick and Roll與Isolation

 

看過溜馬本季表現的勢必對球隊的進攻模式有深刻的印象:Collison與Oladipo要求禁區球員上來掩護兩側底角埋伏沒拿球的那一位與Bogdanovic。關鍵時刻防守加壓嚴重時就讓Oladipo在高位持球單打,靠著頂尖的速度和終結能力來決定戰局。

數據上,溜馬擋拆後由發動者自行出手的比例有18.3%,排名聯盟第十,交由掩護球員出手的比例則是11.5%,聯盟最高。然而在把握度上前者每回合可以得到0.87分,尚有聯盟上游水平,但後者僅有0.99分,排名聯盟倒數第五。

一般在擋拆過後已經是面對錯位的防守者或是來不及回防的禁區球員,但Turner與Sabonis的把握度並不理想;撇開禁區出手的命中率不談,兩名長人在接球後投中長距離的命中率比Collison和Oladipo自行出手都差(甚至不如Stephenson),然而這卻占了他們相當高的出手比重。

球隊既以擋拆作為進攻主軸,除了發動者外,擔任終結者的長人同樣身負重任,這也是下季兩名年輕長人幫助球隊更進一步的首要課題。

 

選秀狀況

 

1st Round 23rd  Pick - Aaron Holiday

2nd Round 50th Pick - Alize Johnson

 

比起選擇預估能夠補強側翼防守的首輪末即戰力新秀ーー例如Jacob Evans(第一輪第28順位)或是Melvin Frazier(第二輪第35順位),溜馬選擇了來自UCLA的大三新秀Aaron Holiday,並在第二輪選擇了大四的Alize Johnson。

Aaron是Holiday家族的老么,現在公牛Justin和鵜鶘Jrue的弟弟(有趣的是一個比一個矮……),在Cory Joseph宣布執行合約後,溜馬的主力控球Collison和Joseph都只剩一年合約,此時選進一名在大學打出實績而且仍具潛力的Holiday算是相當合理。Holiday大一便擔任UCLA的主控,隔年因Lonzo Ball的加入改打第六人的他繳出了穩定的成績,今年再度重返先發的表現更直接是大一成績翻倍,來到平均20.3分5.8助攻46.1%命中率的成績。

Holiday和二哥Jrue一樣不屬於傳統控球後衛,比起傳球功夫更仰賴的是得分技巧。6呎6吋的的臂展與185磅的體重雖然多少可以掩蓋僅有6呎1吋身高的在防守上缺陷,但在進攻端是否能夠適應NBA等級的碰撞與速度依舊有待考驗。慶幸的是隊上的老學長Collison剛好就是不具頂尖天賦的矮控球成功在NBA打出一片天的模範,現在仍不急於推Holiday上火線,新人年應還是以在發展聯盟與場邊見習為主。

(新秀Holiday的投射能力出眾)

 

二輪前鋒Alize Johnson相當有趣,高一僅5呎9吋以體能見長,主司控球的他到高四時長到了6呎4吋,在當時即足以應付三四號的位置,然而小學校出身的他並未獲得任何NCAA一級球隊青睞,只能加入社區大學,直到大二繳出場均16.7分、12籃板、58.8%命中率和41.4%三分球命中率的成績才讓他獲得Missouri State的注意,並在接下來兩年的NCAA一級聯賽證明身手,此時他已接近6呎9吋的身高了。

夏季聯賽的表現證明了他依然還保有過去打控球的帶球技巧和視野,拼鬥籃板的意志則是足以支撐他能在NBA搶到一席之地,但缺乏足夠把握的進攻手段與貧弱的外線則是他要拚下一張合約的最大挑戰。無論是培養內線終結能力朝禁區球員發展,或是苦練外圍投射成為具有身材優勢的三號球員都是可以的目標。大四畢業的他年紀上看來發展有些受限,但硬體不錯軟體內容又豐富的他依舊有相當大的可塑性。

 

 

Q&A

 

Myles Turner是否還能進步?

這季本來對Turner而言應是個破繭而出的一年,但無論是Oladipo的到來,抑或是他自身準備不足及運氣不好受傷,總之他的進步並不如預期。在以後衛擋拆為主軸的戰術下,Turner處理球的機會本來就會受限,因此單打的技巧和把握度水平進步緩慢的情況可以說是非戰之罪。

然而最基本的籃板球爭搶,Turner的水平卻似乎還在新人階段,這才是降低他場上影響力的最大問題。就算無法單打取分,Turner的投射能力早已在禁區球員中屬頂尖水準,又有極端優秀的阻攻能力,但在場上的影響力比起Drummond、Adams等不具有和他相同條件的中鋒更差,只因為基本功一直做不好,以Turner的天賦條件,如果無法加強這塊真的說不過去。

Turner坦承過去幾年的飲食控管和自我要求的標準都得過且過,在一個暑假的發憤圖強後是否能夠改善困擾他及整支球隊的缺陷,仍有待新球季實際比賽的驗證。

 

Domantas Sabonis是否會取代Turner成為溜馬未來中鋒的解答?

這個問題可以和對於Turner未來定位一同探討。將球員劃分為硬體與軟體兩面來看,Sabonis的軟體比Turner優秀許多(觀念與技巧),但硬體部分(身材和體能)毫無疑問是Turner樂勝。防守依舊是左右球隊季後賽之路的最重要因素,而防守端對球員的身體素質要求則是遠遠超越進攻端,由此可以斷言,Turner未來依舊是溜馬的先發中鋒,而天花板較低的Sabonis雖表現出色仍難以匹配Turner的不可取代性。

上季溜馬曾測試Turner與Sabonis組成禁區陣容的可行性,但除了籃板和防守加強外,平均每一百回合會輸對手5.5分實在很難稱得上是好的組合。照理而言過去Turner與Sabonis皆有打四號位的經驗,理應對進攻端的角色有一定的認知,效果差成這樣說不過去。隨著先發的Thaddeus Young合約即將到期,新一季也許會看到更多兩人組合的禁區陣容。

 

總結

Oladipo從例行賽到季後賽一次又一次的精彩演出,讓人忘記了前一哥George賣我宣言帶來的傷痛,但回歸現實,成功達成無縫重建的溜馬上季表現雖然令人驚豔,但戰績上球隊依舊止步於季後賽第一輪。溜馬雖然有許多穩定的中生代球員能讓球隊穩定表現,但相較於天賦更勝一籌的塞爾蒂克與七六人,未來幾年的發展機會勢必不若他們。儘管稱霸東區的LeBron James已經離開,溜馬的重返榮耀之路依舊任重道遠。

 

更多追蹤報導
關鍵2罰失手 詹皇自責難接受
卡珍斯復原良好 近期將開始接受球隊訓練
波波維奇:詹姆斯人型廣告把我嚇死了
才搭去花蓮…林書豪為普悠瑪傷者祈禱
詹皇延長賽2罰不進 湖人遭馬刺逆轉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2通求援簡訊 台鐵60主管全知情
「玉兔」轉中颱 逼台路徑轉彎
10餘小時 美中台8軍艦穿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