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6慈濟歷史上的今天
2014年,香港分會首次在九龍城區的牛頭角,舉辦了免費健檢,服務近兩百人。而在2017年,印尼有13位實業家,共同成立了「印尼大愛食品志業有限公司」,銷售盈餘用來護持慈濟慈善,以及人文志業。2021年,花蓮慈濟醫院牙醫部成立「東臺灣數位牙醫臨床訓練中心」,能夠製造全口金屬假牙。
●2022年10月26日台北慈院全台首例距骨移植術
台北慈濟醫院,成功完成整顆異體距骨移植手術,這是全台灣第1例。
台北慈院骨科醫師 王禎麒:「剛好是同一腳,大小也一樣,非常適合這個病人,所謂異體距骨移植手術,我們只有固定距下關節,提供它血液來源,上面的踝關節是可以動的,這樣相對來講,就有比較正常的步態。」
台北慈院骨科醫師 王禎麒:「再往上多一點,再往下再往上。」
患者是40多歲的黃先生,因車禍導致右腳踝開放性骨折,造成距骨噴飛,後來在骨骼資料庫,找到符合需求的距骨,移植手術加上復健,1年後恢復正常行走能力。
距骨受贈者 黃先生:「(以前)外支架固定(腳踝),裡面都是空的,都不能走路,也不能踏到地板,(現在)已經恢復到能正常走,不用靠拐杖,這樣已經都算不錯了。」
器官捐贈除了心臟、眼角膜等等器官外,捐贈骨頭也能幫助他人,台灣骨頭捐贈數量少,平均僅能保存5年,除了距骨缺損,可用捐贈骨來移植,其餘如粉碎性骨折和各式關節等,也都能依靠捐贈骨進行移植。
●2017年10月26日 台中護理之家日照中心啟用
結合慈濟醫療資源,台中慈濟護理之家成立日間照護中心,取名「好齡居」,要做鄉親的好朋友,建立社區照護網絡,延長長者留在社區及家裡的時間。
台中慈濟護理之家負責人 莊淑婷:「老年人如果可以來到日照中心,他的人際社交圈會更廣,然後可以運用更多的資源,讓他活躍老化。」
台中護理之家有台中慈濟醫院做後盾,繼護理之家安寧照顧,成立日照中心,提供失能長輩一個白天的家,提前達到長照一條龍目標。
●2006年10月26日 回歸竹筒歲月認養活動
靜思精舍志工早會,上人發起回歸竹筒歲月活動,不忘匯聚小善能成大愛。
證嚴上人開示 (2006):「我可以做什麼,我要回歸竹筒歲月,40年過了,我們不能忘記竹筒歲月。」
精舍法師率先響應,擺設竹筒日存善念,慈濟志業體,醫院院長勤邀約找尋有緣人。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 林欣榮:「歡喜有緣大家來結緣。」
人文志業存竹筒,傳播大愛。
時任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執行長 王端正:「丟進去發個願,每天發一個願,你有一個追求的目標。」
學生:「要不要給自己一個行善的機會,謝謝。」
十歲小學生也能匯集善心,成就好事。
學生:「自己拿在家裡投,不如拿來學校,讓人家有一個行善的機會。」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鳳山夜間環保愛地球 烹煮茶水熱情款待
台中慈院x中台科大 拯救護理人才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