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天抵大陸沿岸 1200天覆蓋北太平洋

日本今起將福島核汙水排入海洋,引發周邊國家不滿與擔憂。北京清華大學曾做過的宏觀模擬結果顯示,核汙水在排放後240天就會到達大陸沿岸海域,1200天後將到達北美沿岸、並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研究認為最後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北美沿岸海域的受影響情況。

陸媒報導,以北京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院士張建民為首的團隊,2021年從宏觀和微觀兩種不同的角度,分別建立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質的擴散模型,並實現福島核汙水排放計畫的長期模擬。

根據模擬結果,核汙水在排放後240天就會到達大陸沿岸海域,1200天後將到達北美沿岸,並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隨後,汙染物一邊在赤道洋流的作用下沿著美洲海岸向南太平洋快速擴散,另一邊透過澳洲北部海域向印度洋轉移。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汙染物的排放位置是在福島附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汙染物高濃度區域將沿著北緯35度線附近向東延伸,從開始的東亞附近海域擴散到北美附近海域。在第2400天時,中國東南沿岸海域主要呈現濃度較低的淺粉色,而北美西側海域已經被濃度較高的紅色覆蓋。

研究人員進一步選取日本宮崎、中國上海和美國聖地牙哥這3個沿海城市進行對比,發現在第4000天時,聖地牙哥附近的汙染物濃度是宮崎的3倍左右、上海的40倍左右。原因主要是日本附近強烈的洋流作用,大部分汙染物不會沿著陸地邊緣向南北方向遷移,而是隨著北太平洋暖流向東擴散。

此實驗結果意味著,在排放的早期,主要考慮其對亞洲沿岸影響,但後期就需要重點關注北美沿岸海域的受影響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