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來首見 散裝貨運運費跌破1萬美元

大陸貿易活動萎縮,加上房地產業深陷泥淖,連帶打擊散裝航運業者,散裝貨運運費本周跌破1萬美元,寫下6月以來首見。

租賃最大型的散裝船海岬型船每日租金本周跌破1萬美元,此為6月初以來首見,該租金8月迄今大跌40%,較前周挫低27%。

衡量一般貨運成本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2023年以來下挫逾18%,而海岬型船最容易遭受衝擊,因為大陸占海岬型船貿易運輸比重高達三分之二。整體而言,大陸占全球乾散貨市場的一半。

外界原先期盼大陸解封後能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大推動力,但大陸經濟復甦疲軟,澆息市場和航運業者期望。大陸為全球大宗商品最大進口國,貿易萎縮打擊為大陸製造業載運原料的散裝船。

深陷困境的大陸房地產業又格外令人擔憂,該產業是海運鐵礦砂出貨的最大推手。房地產開發商恆大集團為鋼鐵、鋁和混凝土的需求大戶,恆大陷入財務危機讓大型貨船的前景更加低迷。專家表示,房地產業復甦是一條漫漫長路,除非北京當局出手介入。

紐約Karatzas海運顧問公司執行長卡拉札斯(Basil Karatzas)表示:「整體積弱不振、與西方脫勾,和房地產開發商的壞帳恐意味著,大陸推動的復甦期望可能不會實現。」

貨船業者表示,在乾散裝貨方面,全球沒有其他推動力能取代大陸。自俄羅斯退出黑海穀物協議以來,當地的穀物出口市場逐漸走疲。而其他亞洲和歐洲地區對乾散貨而言,亦是疲弱的市場。

一名資深乾散貨貨運業高層表示,大陸經濟正面臨挑戰,除非全球其他地區能振作起來,不然乾散貨業的前景將籠罩陰霾。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工商社論》數位貨幣監管大突破 美國將立法規範「穩定幣」
新唐調漲MCU 明年Q1不看淡
大成大手筆 大陸蚌埠建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