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有潛力 科技股回檔買點到
近期利空消息造成股市動盪,科技類股也出現回檔壓力,然據EPFR資料顯示,截至8月16日止,科技股基金連八周買超。法人表示,AI趨勢明確,若能為科技產業帶來更多的獲利,股價回檔更可逢低買進,輝達財報更是近期觀察重點。
駿利亨德森環球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Denny Fish分析,AI是科技演變史中的一項重要範例,如同1990年代末至2000年初期的網路與雲端興起並發展至今,與現今相同的是,投資人可能高估短期的結果,卻嚴重低估長期的發展性,因此,未來投資更需要深入研究每間企業與AI之間的關聯,因為這會影響市場對其本益比的認定。
基本上不用擔心現在出現泡沫化,以2000年初期網際網路興起時,當時科技股泡沫化,一方面是許多企業沒有商業模式,自然會被淘汰,另一方面,當時大型科技股甚至出現100倍的驚人本益比,現在這兩種情況都沒出現,市場仍相對理性。
新加坡大華全球科技基金產品經理何彥樟指出,總經面衝擊以及科技類股評價過高等擔憂,加上近期財報陸續公布,市場檢視AI相關應用是否有助公司營收,讓近期全球科技股股價相對壓抑。那斯達克綜合指數進入8月後持續走低,股價短期的修正並不影響AI長期趨勢。目前市場觀望輝達23日財報是否能報喜,重新為科技股動能添柴火。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科技股在經歷上半年的強勁表現後,8月以來開始回落,其中費城半導體指數跌幅重於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以次產業而言,硬體設備和半導體類股跌幅重於先前漲勢較落後的軟體股。儘管AI概念股先前漲勢較大,但由於其基本面相對具有能見度且較不易受大陸市場影響,反而成了近期科技股相對抗跌的類別。
富蘭克林投顧建議,短線採逢回分批或定期定額布局,長線看好數位轉型的雲端平台、軟體即服務、電子商務、數位支付、AI、5G六大主軸的科技產業型基金,及脫碳轉型的氣候變遷、基礎建設等趨勢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