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B專欄》大聯盟將開放「盜一壘」?這個新規則或許沒有那麼荒唐

CLEVELAND, OH - JULY 16: Cleveland Indians designated hitter Jake Bauers (10) is safe at third base with a head first slide as he advances from first to third on a single to right field during the second inning of the Major League Baseball game between the Detroit Tigers and Cleveland Indians on July 16, 2019, at Progressive Field in Cleveland, OH. (Photo by Frank Jansky/Icon Sportswire via Getty Images)
CLEVELAND, OH - JULY 16: Cleveland Indians designated hitter Jake Bauers (10) (Photo by Frank Jansky/Icon Sportswire via Getty Images)

美國職棒大聯盟與身為獨立聯盟的大西洋聯盟(Atlantic League)在今年季前達成了共識,同意讓大聯盟官方在大西洋聯盟的比賽中測試任何新的棒球規則,並且在今年上半季也已經實行了五項新規則。而在上週大西洋聯盟明星賽過後,除了在下半季正式開始使用電子好球帶之外,大聯盟又再宣布了四項新規則,結果其中一個在網路上獲得了蠻多的負面迴響:盜一壘。

根據這項新規則,只要捕手沒有直接接住投球,也就是說球有落地的情況下,打者就有往一壘起跑的權利。簡單來講,這算是大家熟悉的「不死三振」這項規則的延伸版本。當然,不死三振還有許多限制:球數必須是兩好球、該球必須是落地的好球、除非是兩出局不然一壘不能有跑者。但這項新規則實施後,打者在任何球數、不論好壞球、也不管一壘有沒有跑者,只要球落地就有起跑的權利。而在上週末,我們見證了職業棒球史上的首次盜一壘成功:

在六局下的第一球,蘭開斯特巡迴者隊的投手發生了挖地瓜暴投,讓南馬里蘭州藍蟹隊的打者成功盜上一壘。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出來,球員們都還在適應這項新規則,捕手和打者一開始都沒有反應過來,而捕手的疏忽或許是這名打者能上壘的主因。但「盜一壘」這個詞可能用得不恰當,因為根據前中職洋投Rick Teasley在推特上的解釋,這在記錄上其實被記為野手選擇上壘,並沒有被視為盜壘成功。

目前來講,這項新規則在大西洋聯盟也沒有發生多少次,所以我們並沒有什麼數據可以去研究它的效果。不過,我想利用現有的不死三振規則以及大聯盟在過去四個球季的數據,來試圖研究一下這項多半球迷反對的規則究竟會帶來什麼樣的效應。透過Retrosheet這項系統的紀錄,我們可以找出每個球季所發生的三振總數、其中形成不死三振的數量、以及打者起跑但沒能成功上壘的次數。

大聯盟專欄 成功上壘表格
大聯盟專欄 成功上壘表格

根據統計,大聯盟打者在過去四個球季當三振落地時,每季都有稍高於一千次會做出往一壘跑的動作,可是大約只有11%的機率會成功上壘。相較於在70~73%這個區間遊走的聯盟盜壘成功率,打者在三振落地起跑時要成功上壘的機率很明顯低了非常多。但除了打者起跑時的成功率之外,我其實也很好奇,在三振落地的時候,打者究竟有多少的機率能做出起跑的動作,而非直接在本壘遭到觸殺呢?

透過Retrosheet我們其實無法得知有哪些三振是球其實有落地、但打者立即遭到捕手觸殺出局的情形。因此,我又透過Statcast系統,將條件設定在所有可能發生不死三振的情形,並且選取了兩好球時所有被列為「Swinging Strike (Blocked)」的投球,也就是捕手並未確實接到的揮棒落空。這些全部都是打者有權利跑一壘的情形,其中只要該球的敘說文字小於50個字元,就代表是捕手直接在本壘將打者觸殺。

但這還忽略了一些被列為單純「Swinging Strike(揮棒落空)」但其實有落地的球,以及打者沒出棒、捕手也沒確實接到的「Called Strike(判好球)」。以目前系統的統計數據來看,我無法辨別這當中有哪些是捕手沒接到、但成功觸殺跑者的情形,但我可以挑出這其中跑者有往一壘跑的次數(敘說文字大於80個字元),並且把這些漏網之魚加到上述打者有權利跑一壘的總數當中,讓我們計算的時候分母更加完整。

大聯盟專欄-成功起跑表格
大聯盟專欄-成功起跑表格

整體來講,當大聯盟打者遇到三振落地的情況,大約有27~28%的機率會做出起跑的動作,換句話說有超過七成的機率會直接在本壘被觸殺。但就像前面提到的,即便是起跑了,打者要成功上壘的機率僅僅只有大約11%左右,所以在可起跑的情況下,打者其實只有大約3%的機率會成功跑出不死三振。況且這些都是打者如果不跑就一定會出局的情形,但如果並非兩好球的時候狀況就很明顯不同了。

這項新規則和不死三振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打者有選擇的能力。雖說投手發生暴投的時候打者就有起跑的權利,但打者如果不跑的話其實還是可以繼續進行該打席。相對的,打者就算選擇起跑也是有在一壘被刺殺的可能性,所以要讓打者願意放棄打擊機會而以速度去拼上一壘的肯定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容易。尤其是打擊能力出色、且速度並不快的重砲型打者,他根本沒有試圖去拼上一壘的動力。

PHILADELPHIA, PA - JUNE 24: Robinson Cano #24 of the New York Mets bats against the Philadelphia Phillies at Citizens Bank Park on June 24, 2019 in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Photo by Mitchell Leff/Getty Images)
PHILADELPHIA, PA - JUNE 24: Robinson Cano #24 (Photo by Mitchell Leff/Getty Images)

對於本來就沒有什麼盜壘能力的打者,就算現在開放讓他暴投的時候可以盜一壘,他八成也不會去嘗試這個比盜二壘更加困難的事情。而且,在盜一壘其實是被記為野手選擇上壘的情況下,代表這在記錄上其實是會讓打者本身的上壘率降低,所以要說服打擊成績好的打者犧牲自己的個人數據幫助球隊多上一次壘肯定也有一定的難度。簡單來講,強打者基本上只有在確定能跑上一壘的情況下才會比較願意去嘗試。

而對於打擊能力沒有多出色的打者來講,如果真的要去嘗試盜一壘,那麼自己本身的跑壘速度或許也是一大重點。在我統計上面那些不同的三振結果的同時,我也順便連結到了Statcast系統針對球員跑速所計算的「衝刺速度(Sprint Speed)」這項數據(聯盟平均大約是每秒27英尺)。有趣的是,計算下來結果顯示,當打者往一壘起跑之後,有沒有成功上壘與打者本身的衝刺速度並沒有關聯,可見暴投球滾多遠才是打者上壘與否的關鍵。

大聯盟專欄-平均衝刺速度
大聯盟專欄-平均衝刺速度

不過,在這同時我們也發現了,有往一壘起跑的打者整體來說平均衝刺速度會比沒有起跑的打者來得快。雖說每秒0.3~0.4的差距看似微小,但考量到過去四個球季都出現了幾乎同樣幅度的差距,代表著這或許真的是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而仔細想想,會有這個差異也是合理的,因為速度快的打者往往較有跑壘機靈性,所以相較於跑速一般的打者來講更容易成功起跑。而如果盜一壘的新規則真的實行,應該也會是這類型的打者較容易把握住。

HOUSTON, TX - MAY 08:  Kansas City Royals center fielder Billy Hamilton (6) rounds first base during the baseball game between the Kansas City Royals and Houston Astros on May 8, 2019 at Minute Maid Park in Houston, Texas.  (Photo by Leslie Plaza Johnson/Icon Sportswire via Getty Images)
HOUSTON, TX - MAY 08: Kansas City Royals center fielder Billy Hamilton (6) . (Photo by Leslie Plaza Johnson/Icon Sportswire via Getty Images)

在我看來,這項規則最能幫助到的族群就是打擊能力不佳的「腿哥」,像是堪薩斯市皇家隊的外野手Billy Hamilton和西雅圖水手隊的二壘手Dee Gordon。既然本身上壘能力就不好、跑壘速度又很飛快,那麼這些打者就可以透過這項規則減少自己給球隊製造的出局數。而在現今的棒球年代,這種靠著守備和跑速存活的弱棒本來逐漸在減少,所以如果能靠著這個規則為他們增加上壘的機會,或許也不見得是壞事。

更多追蹤報導
洋基、光芒之戰再度清空板凳 沙胖險爆走
戰績差發飆罵人? 費城人主帥不來這套
不符球隊需求 浪人投手傑克森遭DFA
貝林傑單場雙響砲 33轟獨居全壘打王
對洋基單場三響 光芒捕手寫罕見紀錄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憂心!太陽能裁員潮 數千人失業
買億元宅有陷阱?董事長告董事長
電纜害命!急救6天 男大生走了

精彩運動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