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革命!Harley-Davidson Livewire電動重機全台獨家試駕

寧靜革命!Harley-Davidson Livewire電動重機全台獨家試駕
寧靜革命!Harley-Davidson Livewire電動重機全台獨家試駕
Harley-Davidson於2014年無預警的對外發布了Project Livewire此電動車計畫,展現此百年老牌向未來世界發聲的企圖心。
Harley-Davidson於2014年無預警的對外發布了Project Livewire此電動車計畫,展現此百年老牌向未來世界發聲的企圖心。

暴雷般的排氣聲浪,不停的於雪邦國際賽道中迴盪,頂尖GP車手進入第一彎前的大膽側掛,一次又一次的測試全新戰馬的極限。身為一位兩輪車迷,這絕對是夢想殿堂,但意外的,心中思緒卻無法集中於賽道上的崇拜,因為在Pit Building的二樓,一場寧靜革命即將無聲展開。

暴雷相對於無聲,在有聲勝無聲的玩車世界裡,後者似乎毫無出頭機會。不過這次不同,雖然發出暴雷聲的仍是兩輪賽車世界中的最高殿堂,但寧靜運行的,卻是人類兩輪機車的無限未來,為了於未來世界一窺究竟,這近五小時的飛行時間,還須克服對於頂尖GP車手的朝聖難耐,這一切付出,值得。

時空回到2014年6月,身為美式騎乘文化發原地之一的美國密爾瓦基市,以無預警的姿態向全世界發聲,全世界最知名的美國機車品牌Harley-Davidson,這次發表的不是你我熟悉的V-Twin引擎,也不是經典的三拍聲,而是一個你從未聽過的Livewire計畫,一個要從最經典、邁向最前衛的計畫。

抵達雪邦賽道後眼前的Livewire電動車,不僅一掃出發前的半信半疑,更從其身上發掘到原廠人員對其所賦予的信心與期盼。
抵達雪邦賽道後眼前的Livewire電動車,不僅一掃出發前的半信半疑,更從其身上發掘到原廠人員對其所賦予的信心與期盼。

哈雷打造電動車?在早些年前,如果大聲的向人宣告,不是說者頭腦壞掉,就是聽者的耳朵出了些問題。的確,這衝擊的確很驚人,就像西部牛仔不再穿著全身牛仔勁裝,而是換上了太空衣般的讓人很難以適應。

雖然從第一時間的網路資訊透露,到積極運作的Livewire計畫,Harley-Davidson從實車發表到巡迴展示,以最實際的動作展現其非兒戲的認真態度,但相信我,在我應太古鼎翰邀請、成為全台第一體驗到此哈雷電動車計畫的人之前,我心中最大的感想還是:半信半疑。

很快的,歷經了一夜好眠,還有與GP車手同一下榻飯店的驚喜之後,與其他國家媒體一同前往馬來西亞賽車最高殿堂,雪邦國際賽道,抵達後眼前一字排開的迎接隊伍,說明了先前網路資訊並非訛傳,在大太陽的照射下,八輛Livewire雖然以黑色塗裝,但卻顯得格外耀眼,閃亮的不是車身上的塗裝或烤漆,而是那每位迎接媒體到來原廠人員內心充滿的自信心。這哈雷電動車計畫,一開場就讓人驚艷。

毫無疑問的,從筆者所生處的臺灣市場,Livewire是目前所試駕的電動車中最為成熟、也最富樂趣的一款車型。
毫無疑問的,從筆者所生處的臺灣市場,Livewire是目前所試駕的電動車中最為成熟、也最富樂趣的一款車型。
實際體驗之前原廠人員針對此計畫的概略介紹絕對必須,也了解Harley-Davidson對此計畫所具備的態度,與此行媒體試駕意見回饋的重要性。
實際體驗之前原廠人員針對此計畫的概略介紹絕對必須,也了解Harley-Davidson對此計畫所具備的態度,與此行媒體試駕意見回饋的重要性。

適逢MotoGP為期四天的冬季測試,原廠人員深入簡出介紹此次Livewire計畫之際,賽車不停呼嘯而過的聲浪一次又一次打斷了簡報的順暢,但包含自身在內的全場媒體,沒有一人皺眉,有沒有一人不耐,每人都想竭盡全力的了解此計畫內容,不過很可惜的,雖然目前已有十輛的Livewire實車盡在眼前,但仍處概念階段,從一開始美國66號公路的巡迴,到包含此次在內的北美與亞洲展示,甚至於在將於今年上映的電影《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中現身,都是希望此對於未來的前瞻、對於電動車的試驗,能獲得更多的資訊參考,是否足以作為未來的策略方向。或許Livewire不一定就以此眼前Model付諸量產,但對於未來Harley-Davidson的發展方向,Livewire絕對有關鍵地位。

為讓所有與會媒體能盡速對此概念作品熟悉且上手,在實際道路體驗之前,特別於賽道的空曠區域安排了一對一的功能講解與左去右回的簡單體驗。
為讓所有與會媒體能盡速對此概念作品熟悉且上手,在實際道路體驗之前,特別於賽道的空曠區域安排了一對一的功能講解與左去右回的簡單體驗。

74hp最大馬力,70Nm峰值扭力,這在Harley-Davidson的陣容中不算是個驚天動地的數字,但別忘了,電動馬達的輸出特性與內燃機引擎稍有不同,低轉高扭的特性,從俗稱的油門把手輸送訊號開始,幾乎無須等待的高扭力立刻奉上,這點倒是與Harley-Davidson V-Twin擅長的扭力頗有共通。不過,Livewire還是略勝一籌,0-100km/h四秒內的加速成績,可見一斑。

或許是因為這出色的加速實力,也或許是全球目前就僅有這眼前的十輛原型車,原廠人員對於初次接觸Livewire的媒體人員一再叮嚀,小心那低速湧現的扭力、選擇綠色顯示的Range巡航模式,且在正式上路之前,還先在Pit Building旁的Paddock空地區域先行繞行一圈,熟悉後,才是此行試駕的重頭戲。

扭轉油門出發,立刻就可以感受到Livewire的高度親和力,反應直接且迅速的動力立刻湧現,沒有讓人頭皮發麻的猛爆性能,只要你有接觸過重機,面對Livewire的動力特性應該都不會有太難駕馭的問題。
扭轉油門出發,立刻就可以感受到Livewire的高度親和力,反應直接且迅速的動力立刻湧現,沒有讓人頭皮發麻的猛爆性能,只要你有接觸過重機,面對Livewire的動力特性應該都不會有太難駕馭的問題。
由於動能回充設計,鬆開油門後會有較明顯的「引擎煞車」效應,但習慣之後並不會有過於唐突的不協調,反而可以有效減少煞車系統的使用頻率。
由於動能回充設計,鬆開油門後會有較明顯的「引擎煞車」效應,但習慣之後並不會有過於唐突的不協調,反而可以有效減少煞車系統的使用頻率。
就連女性騎士也能立刻上手,顯見Livewire的高親和力!
就連女性騎士也能立刻上手,顯見Livewire的高親和力!
簡潔流暢,但又極具辨識度的車頭設計,那整合後視鏡與方向燈的造型是關鍵辨識特色。
簡潔流暢,但又極具辨識度的車頭設計,那整合後視鏡與方向燈的造型是關鍵辨識特色。

趁著熟悉過程的排隊等待,零距離的欣賞這哈雷可能的未來,我必須要承認,雖然Livewire很不哈雷,但是我認為最具戰鬥感的哈雷,要說是最美,我也舉雙手贊同。完全異於過往的美系格局,標準的Streetfighter高性能街車態勢,戰鬥姿態的騎乘方式,卻可將哈雷的設計基因整合於內,或許是少了油箱與內燃機的綁手,讓設計師可以更恣意的在傳統與前衛中發揮,但無論如何,我自己認為,這輛哈雷,真的很美。

全車大量導入LED科技,頭燈的直列式設計更是畫龍點睛。
全車大量導入LED科技,頭燈的直列式設計更是畫龍點睛。
位於把手下側的後視鏡造型,讓整體線條更為流線與一致性。
位於把手下側的後視鏡造型,讓整體線條更為流線與一致性。
一只彩色螢幕取代了傳統指針儀表,儀表以文字與圖表清楚顯示可供選擇的模式、電壓、續航力等狀態,縱使戴著手套也可直接觸控操作,相當便利。
一只彩色螢幕取代了傳統指針儀表,儀表以文字與圖表清楚顯示可供選擇的模式、電壓、續航力等狀態,縱使戴著手套也可直接觸控操作,相當便利。
雖然無須油箱部件,但為了延續Harley-Davidson經典造型,Livewire上仍有此類似的設計,並寫上了品牌字樣,展現百年老牌不變的血統基因。
雖然無須油箱部件,但為了延續Harley-Davidson經典造型,Livewire上仍有此類似的設計,並寫上了品牌字樣,展現百年老牌不變的血統基因。
鋁合金打造的主車架,有效減輕車重。
鋁合金打造的主車架,有效減輕車重。
具有74hp最大馬力與70Nm峰值扭力輸出性能的此電動馬達,透過特殊的齒輪設計,讓其於加速時會有近似噴射機高亢的運轉聲浪,雖然沒有經典的三拍聲,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具有74hp最大馬力與70Nm峰值扭力輸出性能的此電動馬達,透過特殊的齒輪設計,讓其於加速時會有近似噴射機高亢的運轉聲浪,雖然沒有經典的三拍聲,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散熱裝置也同樣設置於前叉後方,有利於撞風效應。
散熱裝置也同樣設置於前叉後方,有利於撞風效應。
採取單座設計,或許未來有機會量產之後,會有其他的對應套件。
採取單座設計,或許未來有機會量產之後,會有其他的對應套件。
因省去了打擋裝置,因此車身部分僅有右腳的後煞車踏板。
因省去了打擋裝置,因此車身部分僅有右腳的後煞車踏板。
側柱架也有安全裝置,收起後方可開啟電門。
側柱架也有安全裝置,收起後方可開啟電門。
短翹的車尾將LED尾燈巧妙安置其中,而下方的排照框左右兩側則整合方向指示燈。
短翹的車尾將LED尾燈巧妙安置其中,而下方的排照框左右兩側則整合方向指示燈。
延續品牌傳統,採用皮帶傳動。
延續品牌傳統,採用皮帶傳動。
趁著中午午休,捕捉到正在充電的狀態。
趁著中午午休,捕捉到正在充電的狀態。
以筆者170cm身高,呈現的騎乘姿勢。
以筆者170cm身高,呈現的騎乘姿勢。
右側的把手上為主要的開關鍵,右側為電門開關,左側則為正式啟動。
右側的把手上為主要的開關鍵,右側為電門開關,左側則為正式啟動。

美,是從視覺面的感受,成熟,則是跨上後的身體感受。

雖然,無法親上雪邦賽道一試極限,僅能在總長約莫數公里的外環道路上感受Livewire的動態實力,但外顯的魅力,你一跨上就能清楚領略。首先,就如同一般你我曾駕馭過的重機一樣,踢起具有安全開關的駐車架,按下右把手上的「RUN」開關,就像傳統扭動鑰匙啟動電門般,此時取代傳統儀表的中央矩形彩色螢幕將會在閃電圖騰的帶領下開始運作,以綠色代表的Range模式與以紅色代表的Power模式隨即奉上,要輕鬆巡航,還是熱血騎乘任君選擇,但在模式選擇之際同時告知可行里程,也是讓騎士充分準備的聰明設計。

開啟電門後會出現此電力畫面。
開啟電門後會出現此電力畫面。
綠色代表的Range模式與以紅色代表的Power模式,要輕鬆巡航,還是熱血騎乘任君選擇,模式選擇之際同時告知可行里程,也是讓騎士充分準備的聰明設計。
綠色代表的Range模式與以紅色代表的Power模式,要輕鬆巡航,還是熱血騎乘任君選擇,模式選擇之際同時告知可行里程,也是讓騎士充分準備的聰明設計。
顯示時速表狀態,就代表啟動成功,可以準備出發!
顯示時速表狀態,就代表啟動成功,可以準備出發!

聽從建議,選擇Range模式,此時還需再按下「START」按鍵,你可以感受到車身些微震動的準備動作,當中央螢幕正式顯示「0」的速度狀態時,這代表你可以開始扭下油門,迎接這即將到來的電動旅程,也是哈雷極有可能的未來旅程。

以一般的騎乘習慣轉動油門,Livewire加速感受立刻湧現,沒有任何點時間差,且與油門開度同步的加速感,清楚展現其電力驅動的特性,與傳統扭力見長的哈雷車款相比,也沒有天差地遠的個性需要特別適應。
以一般的騎乘習慣轉動油門,Livewire加速感受立刻湧現,沒有任何點時間差,且與油門開度同步的加速感,清楚展現其電力驅動的特性,與傳統扭力見長的哈雷車款相比,也沒有天差地遠的個性需要特別適應。

或許是因原廠人員的再次叮嚀讓人過分期待與小心,扭下油門後,那湧現的扭力並不若設想般的驚天動地,也因此重新調整右手的斯文態度。更為積極的油門操作,Livewire也立刻熱情回應,幾乎零時差的加速力道,開始考驗著上半身肌力與雙腿的夾力,Livewire清楚的告訴你如果你以這種態度開始,接下來的行程會很過癮。

稍為偏向運動調性的懸吊調整給予了極佳的支撐,急加速或急煞車時都不顯軟腳,面對道路顛簸也不至於生硬彈跳。
稍為偏向運動調性的懸吊調整給予了極佳的支撐,急加速或急煞車時都不顯軟腳,面對道路顛簸也不至於生硬彈跳。

前後壓車、跟著對伍前進,小心翼翼是原廠人員展現的態度,希望此行你「適切體驗」為主,而非極限的感受一切,雖然不能一嚐接近150km/h的極速實力,但上達三位數時速到也輕鬆如意。但相較於加速面,Livewire更讓人驚艷的,還有那整車配重的均衡度,考量較為前傾姿態的騎乘姿勢,在車身前後配重面沒有頭輕腳重或反之的疑慮,而鋁合金打造的輕量車架也擺脫了過往驚人噸位的哈雷經驗,適切的懸吊設定更讓車身與路面契合度更佳,再搭配加速時猶如噴射機的尖銳聲浪,誰說電動車很無趣?Livewire就做了最清楚的樂趣證明。

前後皆為單碟配置的煞車規格給予了極為足夠的制動力道,加上明顯的「引擎煞車」特性,在總體的試車過程中其實沒有太多的煞車時機。
前後皆為單碟配置的煞車規格給予了極為足夠的制動力道,加上明顯的「引擎煞車」特性,在總體的試車過程中其實沒有太多的煞車時機。
切換了紅色模式,加速感明顯放大,也讓其更為符合造型所賦予的運動街車態勢,但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同步縮短的續航力。
切換了紅色模式,加速感明顯放大,也讓其更為符合造型所賦予的運動街車態勢,但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同步縮短的續航力。

這還只是開胃菜,趁著下午的拍照時間,切換至Power模式要體驗這升級的動力。在允許的續航力範圍內,在此次行程即將結束前想以熱血回憶作為壓軸,果然,Livewire也充分回應,猶如綠色模式放大三至四成的加速感,不僅G力更劇,中高速的延伸性也更讓人滿意,若拋開特殊的運轉聲浪與無頓挫的加速曲線,一輛高性能街車,Livewire正是如此。

騎乘Livewire的確是個相當迷人且特別的經驗,不僅一新筆者對於電動機車的傳統印象,也可展現Harley-Davidson對此領域的極高成熟度,未來如果能導入量產,若能提升續航力的表現部分,個人相當期待此市場表現,更不排斥能擁有一輛。
騎乘Livewire的確是個相當迷人且特別的經驗,不僅一新筆者對於電動機車的傳統印象,也可展現Harley-Davidson對此領域的極高成熟度,未來如果能導入量產,若能提升續航力的表現部分,個人相當期待此市場表現,更不排斥能擁有一輛。

與一般內燃機重機的差異?除了加速曲線的不同,那鬆開油門能量回充所造成的煞車力道也挺讓人印象深刻,但對於扭力見長的V-Twin而言,從傳統哈雷轉換經驗,這其實沒有讓人難以下嚥的突兀,只要簡單熟悉,這「引擎煞車」力道更讓你大幅省卻煞車的使用頻率。除此之外,要找出其與一般重機的差別,平心而論,以Livewire的高成熟性,其實只要你有重機騎乘經驗,絕對可以無縫接軌。

當然,這仍處概念階段的Livewire並非完美無瑕,最大約莫85公里的續航力,別說於美國本土,對於總愛把重機當成休閒工具到處旅行的臺灣市場,這續航力都還有段距離要努力,除非一般通勤代步還尚能交代,但擁有一輛如此吸引人的電動哈雷,你甘心就只能上下班騎乘?但以當前的電池科技,你說Livewire搭載的鋰電池能否有更出色的續電能力?只要市場有商機,我相信這應該不成問題。

你應該還會質疑,那充電問題?還有相對應的充電站架設議題,以當前同樣來自美國的Brammo或Zero電動車品牌作先例,這也應該早有對應方式,關鍵是Harley-Davidson是否要砸下如此投資繼續往此方向努力,這就是Project Livewire此行要做的功課,但以此次迷人的首次體驗經驗,我的回答是,很期待自家車庫能停有一輛性能如此出色的電動哈雷。

很快的,一日的體驗隨著日落而結束,沒有太多的停留,隔日中午的班機提醒著我此趟難忘的寧靜革命正式劃下句點。隨著搭乘的班機即將起飛,噴射機熟悉的聲浪再度喚醒日昨美好的記憶,這到底會是場夢境還是現實,未來的Harley-Davidson,不只我,你也應該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