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最愛中華隊

12U世界少棒賽冠軍戰,有一萬一千位球迷進場觀戰,原因自然不是
比賽的精采度,主因是「中華隊」;台灣球迷就是喜歡「這一味」。

中華少棒隊的小朋友,恐怕沒有太多人可以喊出名字,就算在媒體上
看過,也很難把名字和臉合在一起;冠軍戰的人潮,看熱鬧居多。

在台灣推展棒運的分級目標中,少棒只是培養興趣的入門階段,競技
成績完全不重要;但碰到國際賽,一切都走了樣。

球迷只想看到中華隊,最好還是親眼目睹拿冠軍,多數人對棒球的狂
熱,在於那種親臨現場的感覺,那是一種民性特性的宣洩出口。

很多球迷對中職四隊打來打去,完全沒興趣;掛上「中華隊」就完全
失控,同仇敵慨的情緒,塑造出棒球等於國球的假象。

可以想見的是,11月在台中舉行的12強世界棒球賽,也是一樣,中華
隊不管怎麼組成,依然是火熱的票房保證。

如果保險還是談不攏,中職球員可能缺席世界12強賽,若真的最後發
展至此,團隊實力勢必打折扣。但中華隊依然是中華隊,誰在乎。

如果中職球員不參賽,中華隊還是有旅日、旅美的球員支援,業餘的
年輕好手也不見得打不好;到時候,中華隊還是熱鬧滾滾。

球員工會的堅持沒有錯,該改革、該進步的制度都要力爭,但必須開
口就列出標準,而不是步步逼近的要求,否則立場會越來越模糊。

中職不參與在台灣舉行的12強賽,最後還是會傷到自己;台灣的愛國
球迷不會想太多,得小心成為「代罪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