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女籃,得先破除「制式生活」

改變女籃,得先破除「制式生活」

那天跟「小錢」錢薇娟聊女籃,小錢提到一個點,她說,「我們的女籃太制式了,訓練制式、生活節奏制式、觀念制式,因此教練和球員都很制式」,這一點必須改變。

她所謂的「制式」,指的就是「刻板」,走相同的訓練、節奏、內容,不分教材和內容,時間到了練球,午休時間到了就午休,該上課就去上課,加量加價不多,減量變換也不多。

我們的女籃球員數十年在這樣的文化和體系、節奏下成長,打出超級球星,那有很多是靠運氣,球員打了10年籃球還是一樣平凡,也很正常,因為制式生活和訓練,大家都很刻板。

其實「制式」困境和問題不只是女籃,男籃同樣會有這樣的問題,相同的訓練節奏與內容,或者,基礎不紮實,加入太多的變化和巧思,過猶不及,都可能對訓練效果和結果,產生不同的影響。

小錢說,「現代的籃球必須活學活用,球員自己要有自我強化與提升的意識,不是午睡時間到了,大家都收兵睡覺去,通常好的球員都會自己加練,用各種方式去自我提升,不是只有按表操課,行禮如儀。」

錢薇娟提到的制式文化,當然是女籃發展自我設限的最大困境,球團必須理解,經營者必須深入,教練必須改變和靈活應變,加入執行力和效率,球員要有熱情與求勝信念,這些元素和條件缺一不可。

過去20年我也發覺台灣女籃這樣的環境與文化,但我說不出來,因為刻板的生活,一成不變的訓練節奏,加上封閉的女籃生態和文化,加上比賽太少,競爭太小,欠缺各種激勵和壓力,使得我們女籃發展愈來愈窄,空間愈來愈小。

小錢簡單一句話,他說到重點,這不只是女籃必須突破的問題,甚至也是國內所有各級籃球和男籃都在面臨的問題。

世界女籃版圖和生態,過去10年有很大的改變,WNBA不再是唯一指標,WNBA職業女籃的球員收入,未必優於歐洲聯賽和大陸WCBA職業女籃,全世界最頂尖的20個女籃球員,有將近一半都在WCBA大陸女籃效力,她們離鄉背井,為的就是賺取更好的年薪,甚至出走到俄羅斯聯賽。

當WNBA只是女籃形象指標,不再是生活和職業女籃的保障,全世界女籃發展正在受到挑戰和考驗。

台灣女籃一直是亞籃四強,雖然不及日本、南韓和大陸,但我們整體的比賽內容和精采度並不差,而且還可以更好。只要比賽多一倍,競爭刺激多一點,少一些制式,多一點激勵和熱情,豐富場內場外互動,從球團經營、教練執教風格,到球員心態都能做出改變,女籃小而美市場還是可以做得更成功。

目前WSBL女籃只有四隊,一季一隊只打15場例行賽,球季只有兩個月,一個企業一年花2000萬以上養球隊,只打15場比賽(兩個月賽季),投報率和市場經營真的太低,這一點也是主事者「制式思維」造成。

女籃與其把目標放在打進女籃世錦賽或奧運,把目標擺在世大運、亞錦賽搶牌,我不能說不切實際,但這樣的「獎牌」走向,對台灣女籃長期發展並沒有任何激勵作用,2006年卡達亞運中華女籃奪銀,打出最近20年最棒的女籃國際賽成績,台灣女籃還不是持續癱在那裡超過9年。

搞好國內女籃聯賽,增加比賽和對抗性,拉長賽季,做好行銷與投資,提升競爭力,女籃跟男籃一樣,都需要有專人和專職執行團隊去負責,如果只是把目標擺在取得奧運和世錦賽參賽權,在世大運和亞錦賽拿面獎牌,那對女籃發展的提升與改變,意義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