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將質量必須相對提升

中職要不要增加洋將?是最近最熱門的話題;但若只有量的增加,質沒有同步提升,規章辦法就算再怎麼修訂,恐怕都收不到預期效果。

中職開打26年來,外籍球員登錄規則多次變動。1990年可登錄5位洋將、每場最多可使用4人、同時上場3人;目前洋將規定為可登錄3人、每場最多可使用3人、同時上場兩人。

彭政閔日前建議中職修改規定,增加洋將登錄名額到4人,主要目的是讓狀況不好的洋將,可以下二軍調整,而不是直接取消登錄、打包走人。

洋將增加有其好處,除了增強球隊戰力,讓比賽更精采,球隊的調度也能更靈活,甚至可在二軍出賽,幫助年輕球員累積經驗。

但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洋將增加會壓縮本土球員的發展空間,球隊也會過度依賴外援,失去自己職棒的特色。

每個制度都有優點,自然也會有不足之處;增加洋將有好處,但茲事體大,整個制度要必須跟著一起調整,各隊開季登錄人數勢必要增加,要有更周全的配套計畫來執行。

依照中職現行規定,洋將只要拿到工作證,便可以測試身份在二軍出賽,從另個角度來看,這也是「變相」的增額,但關鍵是球隊願不願意花錢投資,把洋將「養」在二軍觀察調整。

依過去的發展來看,洋將登錄人數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關鍵之一在於球隊尋才;Lamigo桃猿隊近年有專屬球探觀察外援,找來的人自然就不會差太多。

中職多年來,洋將一直是重要的元素,左右著球隊戰績,不論登錄人數是多還是少,球團在使用上都得考慮到預算,很多洋將戰力不如預期,只能在季中不斷汰換。

光是登錄人數增加,不足以解決洋將問題;有質量的外援,才能真正助中職一臂之力,在比賽好看的同時,讓本土球員技術隨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