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簽自由球員而丟掉首輪選秀權,划算嗎?

雖然不是被預測為身價最高,或是市場上最炙手可熱的先發投手,但陳偉殷絕對是今年自由球員市場上前段班的人選,也被看好能拿到一張年薪1200萬以上的複數年合約。有許多球隊都對對陳偉殷有興趣,近日更是傳出台灣球迷最熟悉的紐約洋基隊,也考慮網羅陳偉殷。但由於金鶯隊有對陳偉殷提出合格報價(Qualifying Offers),簽下他的球隊必須要付出第一輪或第二輪選秀權作為代價,使得洋基簽下陳的可能性降低不少。

先解釋一下合格報價是怎麼回事。如果一個球員在原隊打了完整賽季,當季末成為自由球員時,母隊就有權力對他提出「合格報價」,內容是為期一年的續約,合約金額則為前一季全聯盟前125位最高薪球員的平均年薪。以今年來說,合格報價的金額為1580萬,這其實是一筆不小的年薪金額,但由於長度僅有一年,加上球團通常只會對優秀的自由球員提出合格報價,而這類球員通常都能在自由球員市場上找到更優渥或是更有保障(複數年合約)的新約,故從新制於2012年實施以來,直到本季才出現第一位接受合格報價的自由球員(Colby Rasmus),陳偉殷的隊友Matt Wieters也同樣接受了金鶯隊的合格報價。

而在球隊對自由球員提出合格報價後,在自由球員市場簽下他們的球隊(非原隊),就會失去順位最前面的選秀權(通常是第一輪),但第一輪前10順位是受保護的(改為失去下一個選秀權)。和舊制不同的是,失去的選秀權不會轉移到自由球員的母隊,而是直接取消;相對的,有自由球員被簽走的球隊,則會在第一輪選秀結束後,統一得到一個補償選秀的順位。

解釋完合格報價是怎麼回事,我們回過頭來看看MLB的選秀權究竟有多高的價值,放棄一個首輪選秀權去簽下自由球員是划算的交易嗎?

著名的業餘/潛力新秀情報網站Baseball America在2013年曾做過一份統計,調查所有從1987-2008的選秀結果。起始年份選定1987年是因為那年開始選秀開始定型,每年僅於六月舉辦一次(當然,那年狀元是Ken Griffey Jr.也是個很好的理由);而統計至2008年,則是因為新秀從被選上後,如果順利的話,通常能在五個球季內登上大聯盟,否則若是沒有被放進40人名單內,就會成為規格五選秀的可選球員。通常走到這一步,後續再登上大聯盟的機率也就不高了。

而統計的結果如下表:

image

從結果中可以發現,即使是第一輪選秀的新秀,也只有約70%的人能登上大聯盟,而能在大聯盟站穩站好的又再更少,只有不到40%。如此看來,新秀的養成率似乎不如想像中高。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第一輪的農作物仍然是最有品質保證的,在第一輪之後,無論是登上大聯盟的比例,以及生涯對球隊的貢獻度都是急速下滑,第二輪以後入選的新秀,就已經有一半以上終生都不會披上大聯盟的球隊制服了。因此,第一輪選秀的價值就顯得格外珍貴,因為它的高成功率,使得它足以被看成是一個有價值的「投資」,而讓其他輪的選秀都看起來比較像是賭博。

因此,對於母隊有開出合格報價的自由球員來說,由於必須損失首輪選秀權,確實會對身價造成一定的殺傷力。但上述的統計並沒有考慮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因子-時間。和NBA選秀在被選上後即有機會成為球隊先發不同,MLB的選秀幾乎都需要至少2-3年的養成才有機會升上大聯盟,而除了少數特例外,大多數年輕球員在升上大聯盟後也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站穩。

因此,對於目標是贏在當下的球隊來說,手上那枚可以在4-5年後兌現的彩票(首輪選秀權),其吸引力自然就不如自由球員市場上能立即幫球隊奪冠/打進季後賽的即戰力球員。但這比較適用於頂級自由球員,身價較為中段的,就比較尷尬一點,需要視經紀人功力以及市場需求和供給而定。

不過回到陳偉殷,市場上其實有非常多球隊適合他,也需要他的加盟,像是欠缺穩定先發投手的藍鳥和老虎隊等。但洋基並不是一個很合理的買家,因為洋基目前的先發輪值其實是滿出來的:田中將大、Michael Pineda、Nathan Eovaldi、Ivan Nova都是可用之兵,再加上身上還有大約的CC Sabathia以及新秀Luis Severino,洋基在季後對於先發投手比較合理的作為是透過交易升級,或是整理清出空位,簽下像陳偉殷這樣輪值的中流砥柱似乎不是現階段優先的補強。

但無論如何,縱使必須犠牲選秀權,陳偉殷必然還是會創下台灣球員大聯盟最大張合約的記錄,球迷們就等著看最終花落誰家,並繼續為陳偉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