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在有救援機會時的表現較好?

雖然休季時,球隊實質的1號先發Scherzer成為自由球員轉隊,而精神上的王牌Verlander也還躺在傷兵名單中,但底特律老虎還是拉出了一片長紅的開季,要不是皇家隊更是銳不可擋,老虎隊目前14勝7負的成績足以在美中稱雄。

而這其中最大的關鍵,就是底特律著名的火牛陣似乎本季收斂了許多,雖然團隊牛棚的ERA仍掛在4.33,美聯只排在第10,但9次救援成功卻是美聯第一,而且這一切都還是在原定終結者Joe Nathan受傷報銷的情況下。

臨危授命的Joakim Soria彷彿找回了當年在皇家隊關門時滴水不漏的實力,今年所有救援機會沒有失手一次,讓老虎終於找到了可靠的後防。但相較於去年交易到底特律後的不穩定表現,今年回神的Soria,會不會是因為他被重新擺回終結者的位置了呢?

一般觀念裡,我們會認為一個強力的後援投手未必能成為一個好的終結者,因為終結者被認為是要承擔更重壓力的位置;人們會強調終結者需要有特別大顆的心臟,視壓力為無物甚至是激發表現的催化劑等特質。也就是說,終結者除了球路威力要夠以外,心理強度似乎算是個隱藏的必備條件。

也就是說,如果這樣的猜測為真的話,終結者們應該會在有救援機會時表現特別好,而在無救援機會,比數落後或大幅度領先時,則因為少了壓力的關係表現稍微遜色一點;而對於非終結者的後援投手來說,則當他們被推上救援位置時,受迫於壓力而表現失常的可能性則高一些。

我們先從Joakim Soria看起,2014球季他在有拿下救援點機會和沒有拿下救援點機會登板時的表現如下:

image

看起來差異非常巨大,但如果放大到Soria的生涯成績呢?

image

Soria在救援/非救援機會登板的表現幾乎沒有差異,原先以為的規則應該只是單一球季的小樣本誤差。

我們再把調查範圍擴大,統計2014球季救援數前10的後援投手,此組定義為終結者組,預期會在有救援點機會時表現更好;另外再取救援成功次數少於10的後援投手中,救援成功數最多的10名,這組則定義為代班終結者。

下表是第一組正牌終結者們的統計結果。

image
image

SS (Save Situation)代表在有救援成功機會情況下登板,而NSS(Non-save
Situation) 則是指在無救援成功機會時上場,縱軸的數值是以SS為1,對NS
的值作標準化後的結果。

可以看出雖然有些終結者確實在有救援點時表現特別好,但相對的也有終結者是在非救援狀況下有更好的投球表現。平均起來這群終結者們在有救援點的情況下表現略好一些,但差距很難說有決定性的不同。

那麼非正職的代班終結者們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image
image

很有趣的,這組的結果也顯示在有救援機會時表現會略好一點,但依然是非常小的差距,即使個別投手會有顯著的不同,但把樣本數放大後,表現的差異就不明顯了。

Baseball Prospectus的作者Eric Seidman也曾做過類似的研究,但他的統計規模要大的多了,他把1980-2007球季中,所有單季救援成功數超過15次的投手,比較他們在有救援成功機會以及沒有的情況下的投球表現,結果同樣顯示後援投手在有救援機會下登板的表現會略好一些:不是差距很大,但確實是比較好。

不過這個統計其實還有很多的變數未納入考慮,像是客隊的終結者有時在救援情況下登場,只要失一分比賽就結束,但若是在大比分領先/落後時登板,往往連丟幾分都還不會被換下;相對的,教練在比數拉鋸時的調度也會較保守,可能還不到失分就被換下。而且終結者一般會從一個半局的第一名打者開始,即壘包上是空的,相對的,若在壘包上已有跑者的情況下投球,壓力也可能完全不一樣。

當然,也有可能就是因為終結者專屬的腎上線素分泌,進而讓他們在有救援點時表現更好,傳統智慧未必然就是需要被推翻的,只是我們需要了解還有很多的可能性需要去深入研究。

總的來說,在有救援點機會時,後援投手的表現會有稍微好一點的傾向,但差距並不會非常明顯;如果兩種情況下有很大差距,那反而比較可能是小樣本的統計誤差所導致。但這種傾向在非終結者的牛棚投手中也同樣存在,或許反而是對於「終結者心理素質」這種說法的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