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哥在大陸,心在SBL

台啤隊史曾3度經歷第7戰的嚴酷考驗,卻總是輸球的「魔咒」希望能在明天(7日)對璞園的總冠軍賽破除,但總教練閻家驊不給子弟兵壓力,強調做好自己、打好每場球即可,他說:「冠軍只是榮耀,我們追求的是掌聲。」

在2015大陸天津「海峽杯」兩岸籃賽,台啤總教練閻家驊遇見了效力天津的中華男籃國手田壘,他為田壘在大陸CBA發展感到開心,但也為SBL超籃最好一線球員都只能旅外打球感到憂心。

閻家驊感慨萬千,他在臉書上留言,「在SBL跟田壘比賽了11季,今天看他穿天津隊的球衣跟台啤隊比賽,很開心他能挑戰更好的舞台,但是SBL也應該經營的更出色,讓我們能留住這些優秀的球員。」

這套「SBL要更壯大,才能留住人才」理論,跟2015中華男籃總教練周俊三看法不謀而合。

周俊三說,「國家隊要強,人才要齊,聯賽就要更強大,沒有真正壯大的聯賽,培養不出更好的球員、膽識和球技。」

台灣一線球員旅外始於六年前,當年台啤「野獸」林志傑以至少三到四倍於SBL年薪身價加入大陸CBA職籃廣廈。今年33歲林志傑,在CBA打完六個賽季,年薪逾千萬台幣。

另一名千萬年薪的旅外球員是中華男籃中鋒曾文鼎,他在上海效力。

大陸CBA規模和規格有多大?CBA是怎麼玩的?台灣球迷可能不很清楚。以CBA北京為例,北京頭號洋將是38歲前NBA球員Stephen Marbury,他的年薪初估在160萬美元到180萬美元之間,相當於4500-5500萬台幣,光是北京一名洋將薪水,相當於國內三支一線球隊裕隆、璞園、富邦一年的總預算。

國內SBL球隊規格預算,大約一年在2500萬台幣- 6000萬之間。

以國內籃球產業和環境來看,目前的投資都很難回本,一旦再加碼或走上職業化,球團、企業的投資更多更深,但回收的效率更低更少,這也是各球團、企業遲遲不談職業化,也很難取得共識的原因。

事實上,大陸CBA職籃的投資這麼大,他們的營收並不如外界預算,大陸職籃和體育文化完全不同於世界各國,大陸有省體育局資源,也有省府的合作與經營開發,也是地方大企業的熱情贊助回饋。

對大陸各省或全國性一線企業來說,一年投資3-5億台幣養一支CBA球隊,回饋省府或地方根本不算什麼,有沒有票房收入,有沒有電視轉播權利金,有沒有真正的廣告營收,一點都不重要。

這也是大陸CBA可以毫無限制開出比NBA底薪更高行情找來NBA現役球員加盟,可以輕易用4-5倍於台灣年薪挖走台灣球員、教練的關鍵。

大陸市場雖然大,但CBA職籃球隊實質收入並不多,支撐整個CBA職籃產業的不是可觀營收,而是球團企業與省府地方的深度結盟或互動。這跟現代運動產業和職業運動發展,有很大出入。

不過,SBL超籃打了12年,的確需要有所改變和突破,再這樣平和的玩下去,聯賽很難更強大,球員刺激和壓力、成長也不會更快,教練的層次也不易提升,台灣籃球競爭力繼續這樣「制式」玩下去,想要突破也難。

今年SBL超籃預定11月28日在新北板橋體育館開打,球迷能期待什麼?SBL超籃經營競爭能有多大突破?只能更多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