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專欄】「羅斯托夫的14秒」後 日本隊做出了什麼改變?

2018年世界盃16強賽,比利時打出快速反擊,14秒就由Nacer Chadli踢出逆轉,絕殺日本。(Xinhua/Chen Cheng via Getty Images)
2018年世界盃16強賽,比利時打出快速反擊,14秒就由Nacer Chadli踢出逆轉,絕殺日本。(Xinhua/Chen Cheng via Getty Images) (Xinhua News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若我們用有點特攝系的命題來看這兩屆世界盃賽事的變化,那從4年前《羅斯托夫的14秒》變成了4年後的《杜哈的1.88毫米》,這除了顯示了世界各大洲足球之間的差距不斷再縮小之外,另一個命題是:防守反擊會不會殺死主動進攻的積極性?

上一屆世足賽,日本在16強輸給了比利時,他們被Thibaut Courtois、De Bruyne、Lukaku在攻防轉換上完美的配合——只花14秒就打進絕殺進球——所震撼。為此他們拍出了一整部紀錄片來回顧這慘痛的失利。

4年後,世界都看到了他們的成果。

對德國和西班牙的兩戰,他們都是在8分鐘內就打進了2球。

西班牙主帥Luis Enrique在描述那時西班牙崩盤的情況,用的詞是恐慌,「在這5分鐘裡我們完全失控了,陷入恐慌之中,日本開始連續進球,如果那時候他們還想多進2個,完全可以做到。」

Enrique否認西班牙有因為緊張而失常,他們只是和德國一樣低估了日本防守反擊的衝擊力道,日本隊總教練森保一在中場休息時做出調整,啟用三笘薰和堂安律這兩位擁有速度和爆發力的球員,改變了比賽的風貌。

在提到森保一精彩而大膽的變陣時,CBS記者James Benge做出了精確的評論,「在有150多年歷史的國際足球運動中,幾乎沒有什麼固定的戰術法則——也許唯一不變的定律是:『教練們會把他們最強的11名球員放上先發名單,並試圖靠這套主力陣容去贏得比賽。』但森保一顯然不那麼想,他掌握了一套在上半場輸誠,然後在下半場打出陣容優勢的戰術。」

日本過去被認為是亞洲技術流的代表,攻防戰術也是最多元的,並不執著於一定要選出一套堅壁清野的陣容。但今年他們也一樣成為防守反擊的信徒,並且用幾乎一模一樣的方式擊敗德西兩強。

日本國家足球隊總教練。(Photo by ANP via Getty Images)
日本國家足球隊總教練。(Photo by ANP via Getty Images) (ANP via Getty Images)

事實上,把功勞都給到森保一並不公平,當然他是策劃和完善這一套方案的關鍵人物,但他自己也承認是整個日本團隊一起做出這樣的決定,「在集訓期間,我們確認了一些事情,球員們也給了我一些想法,我們決定我們要打防守反擊……這是我們所有人的共同選擇。」

如果你將俄羅斯和卡達世界盃日本的陣容做對照,似乎能從中看到現代足球的演化,本田圭佑、香川真司、乾貴士這樣的組織核心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遠藤航、田中碧這種防守能力不含糊、瞬間出球能力好的後腰。

日本國家足球隊成員田中碧。(Photo by Jewel SAMAD / AFP)
日本國家足球隊成員田中碧。(Photo by Jewel SAMAD / AFP) (JEWEL SAMAD via Getty Images)

日本從之前的經驗,檢討出犧牲球權來強化防線的策略。對西班牙一戰,他們的控球率只有17%,但最終他們以2比1取勝。森保一的理念很簡單,上半場一定要盡量咬住比分,不進球沒關係,但不要丟球,就算失分也不要被拉開;等下半場率先變陣,換上更有衝擊力的陣容,去衝擊體能因為久攻不下而有所消耗的對手。

對西、德的兩戰,日本在取得第一個進球之後,很快就打進第二個,對手在賽後彷彿得到砲彈休克症(PTSD)一樣,採訪中共同的關鍵句是:「太快了,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關於日本反擊的秘密,老將吉田麻也受訪時說得很明白了,由於上半場是僵持局面,下半場對方開始有進球壓力,因此承擔了更多的風險,這讓後防出現了漏洞,進攻球員擁有了更多空間去發揮。

吉田說,「即使是一名優秀的中後衛,如果讓速度快的球員取得巨大的空間,那也很難守住。我們的計劃,就是必須先好好的防守,因為他們的控球能力非常好。」

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南韓、日本,這些亞洲球隊在本屆出色的表現,說明了兩點:第一是亞洲足球水平——特別是身體素質方面——正快速的趕上歐洲、南美;第二,足球世界還是沒有摧毀大巴。

我們說的不是那種傳統上的「4-5-1」式極端的巨型巴士,那些不斷壓縮空間的區域密集防守陣型的「市民小巴」,也在此範疇之中。當紀律性高、不太犯錯的防守方,交出球權,讓你橫傳、倒腳,只防止有威脅的直塞時,進攻方還剩下什麼選擇?

邊路突破嗎?阿根廷對沙烏地阿拉伯已經用實際結果告訴你行不通;而傳控在實力沒有高過對手一頭的情況下,若傳球質量不高、被對方斷球後全線推進,形勢將會非常危險。

以過去的經驗來看,比較有效率的方式有兩個,一是定位球,一是高中鋒快速插上搶點。但是定位球是一個結果,是你進攻取得優勢後的機會,並不穩定;我們也不能忘記2018日本對比利時和今年韓國對葡萄牙的絕殺一擊,都是在角球壓上之後,被對手解圍成功、一條龍推進奔襲全場得分的。

所以實際上只有依賴身體素質勁爆的中鋒,依靠爆發力在人群中硬是取得突破,Fullkrug、Morata、曹圭成這些球員之所以隨著比賽形勢艱困,越來越被重用,不是沒有原因的。但這些大中鋒作用單一,移動反搶的能力沒那麼好,好比是一把雙面刃,擺上了和球隊體系格格不入的一名球員來增加火力,這樣做是否值得,也要打上問號。

在卡達世界盃,防守反擊似乎是主旋律,防守方看起來更擁有一些不明顯的優勢,間接促成了小組賽的多場的下克上爆冷,以及讓人意外的和局。日本在俄羅斯世足敗退後,檢討出對歐洲球員體型優勢的防反踢法,看起來不僅僅只是一種針對性踢法,而是一種普遍性很高的有效戰術。它破壞了強弱的平衡,製造出更多戲劇性的結果。

但是也不是說在這次世足打防守反擊就一定是亞洲球隊的專利,韓國上一場就選擇用4-3-3和葡萄牙對攻了;而日本面對更龜縮的哥斯大黎加(主踢3-4-2-1),也嘗到了失利的苦果。

所以,在淘汰賽我們會不會看到更多球隊採用「魔力鳥(Jose Mourinho)」老招數——主動讓出進攻權,逼迫對方離開自己的球門,然後在後方嚴陣以待準備推反擊?那肯定是可以拭目以待的。

 

👉瘋足球,預測冠軍抽好禮

👉瘋足球聚會美食全面下殺

◤世足推薦文章◢
世足趣聞》真球迷來不了 假球迷隨處見
👉極品中的極品!卡達世足賽兼具球技和顏值的5個超級小鮮肉
👉世界盃大嫂團太犯規 各個火辣神正根本人生勝利組
看更多👉世足不可不知

精采運動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