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高爾夫選手大發利市

【專欄】高爾夫選手大發利市

在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的龐大金援下,LIV Golf Invitational Series(利夫邀請系列賽)衝擊既有的高爾夫巡迴賽生態,不過選手們或許要感謝Greg Norman(葛瑞‧諾曼)再度「搗亂」,才有今天這波驚人的獎金噴出行情,非但二千萬美元級的高階賽事(elevated status)呈現跳躍式增加,美、世巡賽更雙雙推出保障底薪制度。

相較於籃球、足球、棒球等職業團體聯盟,選手和球隊簽約獲得年薪,高爾夫和網球屬於個人運動,每年巡迴世界各地打球賺獎金,所以兩者都叫作「巡迴賽」。簡單來說,每位選手都是自己當老闆,有比賽才有收入,萬一不慎受傷高掛免戰牌,將無法像籃球或棒球選手那樣照領薪水。

當然,頂尖球星獲得可觀的廣告代言費,像Tiger Woods(老虎‧伍茲)近年來幾乎沒什麼比賽,但今年公佈的Forbes「富比士」運動球員排名,仍以六千八百萬美元名列十四,而少了醜聞的網球名將Roger Federer(羅傑‧費德勒)更創造九千萬美元的業外收入。

拜利夫重金挖角球星所賜,據傳Phil Mickelson(菲爾‧米克森)的四年簽約金高達兩億美元,美巡賽被迫掀起比價效應,原本逐年緩步成長的獎金規模大躍進,預計明年在非美巡賽系統的四大賽戰場之外,將有十一場比賽冠軍至少獨得三百六十萬美元。

更讓人感到羨慕的是,美巡賽推出和棒球大聯盟一樣的保障底薪制度,名單擴及光巡賽畢業生類別,每年五十萬美元進帳(包含單季獎金),而上季聯邦快遞盃積分榜一百二十六至一百五十名的半卡選手,如果單站遭到淘汰,亦能獲得五千美元補助,隨後策略聯盟伙伴世巡賽也跟進,只要單季打滿十五場比賽,獲得十五萬美元的保證收入。

顯然,拿到美、世巡賽的底薪並非好事,例如上季美巡賽獎金榜共有一百六十三人突破五十萬美元,其中一百二十六人超過百萬美元,代表著這些被「補助」的選手將喪失新球季的先發地位。

不管怎樣,美巡賽正急速往富有的方向走,今年只打進一場大賽的Maverick McNealy(麥佛瑞克‧麥克尼利)以2,689,754美元名列四十八,足夠幹掉1999年以前的所有獎金王,排在女子高壇也只輸給高寶璟(Lydia Ko)和李旻智(Minjee Lee)。

二線選手的收入已經是如此豐厚,更別提金字塔頂端的球星人物!

為了避免人材持續遭到挖角,美巡賽在第二屆Player Impact Program(球星影響力)一口氣加碼至一億美元,並增至二十人,結果只打九回合的伍茲蟬聯「冠軍」寶座,獨得一千五百萬美元,北愛爾蘭名將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遞補米克森出走留下的老二位置,落袋一千二百萬美元,排名第三的Jordan Spieth(喬丹‧史畢斯)九百萬美元,名列前十至少五百萬美元。

特別是隨著首屆得主Dustin Johnson(達斯汀‧強森)、Brooks Koepka(布魯克斯‧柯普卡)、Bryson DeChambeau(布萊森‧迪尚波)和Bubba Watson(布巴‧華生)也轉戰利夫,自然有更多人進入分紅名單,包括上季一勝未得,但大賺6,520,598美元的年度最佳新人Cameron Young(卡麥隆‧楊恩),銀行戶頭又多了二百萬美元,他另外在例行賽的Comcast Business TOUR TOP 10(康卡斯特前十獎)第九名價值一百一十萬美元,聯邦快遞盃六十六萬美元,菜鳥球季累積進帳超過千萬美元。

換句話說,現在只要名列美巡賽二十大高手,將獲得二百萬美元起跳的「年薪」,不過新球季有義務參加二十場比賽和一些慈善活動,某種程度類似美巡賽簽約一年的選手。

麥克羅伊成為今年吸金能力最強的選手,除了球星影響力之外,聯邦快遞盃獨得一千百八萬美元,前十獎第六名一百七十萬美元,加上比賽獎金,2022-23年球季超過四千二百萬美元,足以媲美NBA球星Stephen Curry(史蒂芬‧柯瑞)和LeBron James(勒布朗‧詹姆斯),年薪分別為四千五百八十和四千一百二十萬美元,這還不包括至少三千萬美元的業外收入。

至於創下美巡賽單季獎金14,046,910美元新紀錄的Scottie Scheffler(史考提‧薛夫勒),康卡斯特榜首四百萬美元,雖然最後搞砸聯邦快遞盃,仍拿到並列二的五百七十五萬美元安慰獎,上週公佈的球星影響力第六再帶走五百五十萬美元,全年逼近三千萬美元。

轉戰利夫的選手更是大發利市,不算保密的簽約金額,強森光是八場比賽和年終個人冠軍一千八百萬美元,合計大賺35,637,767美元,平均每場超過四百四十五萬美元進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