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B專欄/正義鷹大俠】簽約金650萬美元落腳洛城!淺談佐々木朗希值得更大張合約的利基與劣勢
文/正義鷹大俠(訂閱《MLB星系》,享受更多MLB專業好文)
經過休賽季迄今的激烈競逐,去年效力於日職千葉羅德海洋隊的右投手佐々木朗希,終於在日前傳出花落洛杉磯道奇隊的消息。並確定與兩名曾是WBC經典賽期間日本武士隊的隊友大谷翔平、山本由伸再度合體,共組藍衫軍新賽季的「日籍強投三本柱」。而從他僅拿650萬美元簽約金、對比其年紀與潛力來看,更足見朗希鐵了心要渡海挑戰美國職棒的信念。
受限於選手年齡小於25歲、或一軍資歷未達6年,以避免年輕好手短暫進入職棒後便進一步挑戰MLB,導致人才流失過快的日職入札條件限制,年僅23歲的朗希僅能和美職球團簽定小聯盟合約,等同還要被新東家控制6年才能成為自由球員、爭取大約;上大聯盟之初也只能暫時領取76萬元的基本年薪。尤有甚者,由於大聯盟規定未滿25歲的國際球員必須受到團隊國際業餘球員簽約金總額限制,道奇隊原先能給予朗希的簽約金也只有515萬美金,最終還是藍衫軍透過交易其他新秀、讓出額度,才能將金額衝高至650萬。
即使進帳超過原有額度的金額,也遠優於2018年大谷在相近年齡和資歷條件下所獲得的232萬美元簽約金,但對比去年同樣以日職頂級投手之姿、與道奇簽下12年3.25億美金鉅約的新隊友山本,朗希的收入仍無疑是小巫見大巫,不難想像他無法以完整自由球員之身叩關MLB的損失。而這也不禁讓人好奇:假如朗希能夠擁有像山本的FA資格,能夠拿下多大張的合約?
據美國主流媒體《CBS Sports》資深記者R.J. Anderson自身衡量,輔以他針對此一問題、找來數名大聯盟球團高層所做的調查,認為去年山本所締結的合約應可作為朗希參考模板。只不過由於兩人間仍存在關鍵差異,加上簽投手的傷病風險性向來高過野手,這些都足以讓各隊在報價時不會選擇複製貼上,而是各有不同考量面向。以下便是假定朗希能以完整自由球員之姿進軍美職,可能擁有的議約利基和劣勢。
若要論利多,足足比山本小超過3歲的朗希,其年紀與潛力肯定為最大優勢。更厲害的是即使更年輕、且未入手任何一座個人年度獎項,但朗希效力日職期間的比例型數據,諸如每9局的三振人次、保送人次、被全壘打支數、被安打支數,以及每局被上壘次數(WHIP值)…等,皆優於赴美前三連霸太平洋聯盟投手三冠王與澤村賞的「學長」山本。而之所以表現犀利,主要歸功於他的飆風速球、以及高揮空率的快速指叉球兩項主武器。而理論上這些特質透過數據模型模擬和預測,通常也足以讓MLB端出王牌級鉅約著手延攬。只不過就朗希的例子而言,幾項減分因子同樣難以忽視。
如同前述,簽約時投手的傷病風險因子為主要考量因素之一,尤其在當今選手球速越飆越快、手臂受傷機率亦同步推升的潮流下更是如此,而這恰巧是朗希的硬傷。
據估山本在投身道奇前的3個賽季,於日職一、二軍合計的投球局數均超過170局,單季最高丟到193.2局,反觀朗希近3季的最高紀錄還丟不到130局(2022年129.1局)。更別提山本從2020年到2023年這4個一軍賽季共累積了677.1局投球,朗希過去4季卻只投了不到他6成的394.2局,且去年還曾因腹斜肌與肩部疲勞等傷勢只貢獻了111局,速球甚至因此下滑約2英哩。轉戰大聯盟後面對強度提升、更為漫長,甚至是登板頻率可能更高的賽季要如何調適,絕對會是首要考量的課題之一。
此外,一旦朗希的球速短期間內無法恢復,預料也將對他造成大於一般投手的影響。主因在於其速球具備「死亡區域」(dead zone)特質,亦即該球路的水平位移幅度趨近於垂直位移幅度。有鑑於這類型直球符合打者的打擊訓練和揮棒本能,更容易遭對手追蹤、預判進壘點或鎖定狙擊,必須仰賴更好的控球及第二球種來執行投球策略。如去年國聯新人王得主和賽揚獎大熱門Paul Skenes即擁有相似特質,但他最終靠著極速火球強壓「死亡區域」的缺陷影響,成功大鳴大放。但反觀朗希新賽季若暫時找不回球速,或許也將面對類似挑戰,更別提他除卻速球和快速指叉外,其餘球路的轉速均低於聯盟均值的不利條件了。
就《CBS Sports》資深記者Anderson的觀點而言,他認為朗希投球續航力和傷病風險的重要程度,應該遠大於諸如「死亡區域」特質等技術性問題。但偏偏這也是最難令人掌握的部份,道奇隊甚至需要針對此一狀況、制定階段性的投球限制和條款來保護他免於受傷。但即使如此,Anderson仍認為如果今日朗希能以完整的自由球員身分前進大聯盟,應該還是有總額3億美金以上的合約身價。至於他能否用表現證明其看法,即將到來的2025年新賽季將會是第一個試金石。
※本文編譯改寫自Roki Sasaki contract: How MLB rules limit Japanese ace's Dodgers deal, and why he is worth much more,作者為R.J. Anderson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