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複方新用 改善中風行為障礙

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誠珍(左2)團隊,優化傳統中藥複方「六味地黃丸」加入枸杞子,改良新用PM012經動物實驗證實可改善中風運動障礙,22日舉行記者會說明;中國醫大教授陳玉芳(左)、國衛院副院長陳為堅(右2)、國衛院博士後研究員吳國任(右)等人出席。(中央社)
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誠珍(左2)團隊,優化傳統中藥複方「六味地黃丸」加入枸杞子,改良新用PM012經動物實驗證實可改善中風運動障礙,22日舉行記者會說明;中國醫大教授陳玉芳(左)、國衛院副院長陳為堅(右2)、國衛院博士後研究員吳國任(右)等人出席。(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傳統中藥方也能老藥新用,國衛院22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利用與「六味地黃丸」相近的中藥複方PM012進行動物實驗發現,證實可有效治療缺血性中風,研究成果也於今年2月發表在國際期刊《PLoS ONE》。將與韓國合作進行人體試驗,力拚希望能5年內有新藥問世。

腦中風是造成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出血性腦中風與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小中風),在台灣每年新增超過3萬名病患,其中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患者的比例占了腦中風病患的一半以上。

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誠珍表示,腦中風患者因為大腦中樞受損,除了其神經細胞受損所造成的功能障礙,還會影響周邊神經系統的運作,是國人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而曾罹患腦中風的患者在5年內再次發生腦中風的機率約30%,且後遺症比第一次還要嚴重,死亡率進一步提高至25%。

劉誠珍的團隊在離體細胞實驗中進一步發現,六味地黃丸加味方,除原有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牡丹皮,加上對修復黏膜有幫助的枸杞子等藥材萃取的中藥複方PM012,經小鼠實驗證實,明顯減少腦梗塞面積,改善腦中風引起的行為障礙。

劉誠珍指出,目前唯一核准治療腦中風的血栓溶解劑,除了受限於治療發病3小時內的缺血性腦中風患者之外,使用上還有諸多限制,且已受損的神經細胞與周邊組織無法恢復,但研究團隊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鑑定,發現PM012含有能抗發炎、抗凋亡和抗內質網壓力功能的芍藥苷和5-羥甲基糠醛 (5-HMF) 成分,具有對神經細胞保護的作用。

不過,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吳國任強調,該中藥複方PM012雖然脫胎自「六味地黃丸」,但成分比例卻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民眾千萬不要以為吃「六味地黃丸」就可以達到相同效果,建議民眾仍須依照醫師建議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