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該如何扛起總統、立委選戰大旗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民黨總統徵召終於底定,毫無懸念的徵召了新北市長侯友宜,也沒有出現郭台銘「翻桌」的場面。不僅如此,郭台銘還在中常會前發文恭喜侯友宜,稱侯友宜獲得徵召是「理所當然」、「是國民黨內最好的人選」,讓擔心分裂的藍軍支持者鬆了一口氣。

侯友宜獲得徵召,外界首先關注的是侯友宜能否整合挺郭勢力,侯友宜則以「責任來了就一肩承擔、義無反顧」來回應。但其實整合郭台銘和挺郭勢力並不困難,侯友宜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能快速展現主帥的戰力,讓人感覺他真的有能力扛起總統、立委「二合一」選戰的大旗。

過去一個多月國民黨「類初選」的徵召,可以說是「熱鬧有餘、實質不足」,雖然郭台銘拋出了一些議題,但大多談不上是「政策」或「政見」,侯友宜則幾乎是完全沒有,兩人之間更完全沒有政見的交鋒。整個競爭的過程,郭台銘的確營造了一些聲勢,但相較一個月前,侯友宜、郭台銘兩人的民調其實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國民黨或許沒有因此受傷,但也沒有什麼得分。

沒有議題、沒有政見,侯友宜、郭台銘更沒有展現主帥的自覺和能力。總統、立委是「二合一」選舉,兩者息息相關,但郭台銘一個多月的南北奔波,接觸最少的卻是立委,從頭到尾都沒有照顧到立委的選情,無法說服自己出現對立委能有什麼幫助。

侯友宜也好不到哪裡去,雖然出手解決了幾個立委初選的爭議,但也看不出對立委選舉有任何的想法。國民黨調查有20幾名立委支持侯友宜,其實多數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因為更擔心郭台銘的不穩定、會自爆,所以只能選擇侯友宜。真心喜歡侯友宜,認為侯友宜對自己選票有加分的,恐怕連一半都不到。

雖然已經獲得徵召,但侯友宜至今還是「被動」的姿態,從頭到尾講的都是「承擔」,而不是「我要選」。因為是黨需要我、不是我主動爭取,所以很多事情都可以打模糊仗,不必主動說明「為什麼該是我?」、「我準備要做什麼?」直到今天,國民黨人都搞不清楚侯友宜準備怎麼打這場選戰,包括侯友宜是否帶職參選、要不要訪美這些最基本的問題,都沒有人有答案。

主帥沒有說清戰略、戰術,大軍是要怎麼打仗?直至今日,侯友宜似乎也還沒有把立委選舉當成自己的責任,還認為那是黨中央的權責,自己只要站在輔助的角色,溝通順暢就足夠了,完全忽略了立委與總統大選的高度關行,也沒有把「二合一」當成一場整體的選戰來看。

或許在侯友宜的經驗裡,議員和市長間的關連並不需要這麼緊密,也一樣能獲得很好的成績。但總統大選和市長選舉的格局不同,議員是複數選區,只要不到10%的得票就能當選,地緣、人情、服務等因素的占比不小,分裂投票的可能性較大;但總統和立委選舉不同,因為立委是單一選區,總統在每個立委選區都只有一個分身或下線,雙方必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回顧歷年的大選,藍綠大概都是總統候選人就是黨主席,只有4年前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黨主席是吳敦義,以及1999年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是陳水扁、黨主席是林義雄兩個例外,原因就是總統與黨中央一體,選舉的決策和指揮才能如臂使指,不會令出多門或「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情況。(2007年馬英九因特別費被起訴請辭黨主席,贏得補選的黨主席吳伯雄基本上是馬英九的盟友。)

陳水扁、林義雄的情況是成功的案例,但也是在「三角督」的情況下勝出,2020的韓國瑜和吳敦義,則就完全是一場悲劇跟鬧劇。理論上應該要把黨權握在手中,但侯友宜卻沒有提前部署,導致這次提名出現不少不可控的變數。如今侯友宜當然不可能要求朱立倫交出黨權,但為了整體的選情,侯友宜理論上應該對立委選舉負起更大的責任,甚至執掌立委選舉的兵符,才能發揮更大的整合戰力。

但從侯陣營目前的態度來看,侯友宜似乎完全沒有這樣的想法,想把立委布局、立委輔選這樣的「麻煩事」丟給黨中央,自己只站在從旁協助的角色。這樣的想法完全是天方夜譚,很快藍軍內部的壓力就會接踵而來。

侯友宜必須要認知到,在正式提名之後自己就是國民黨「二合一」大選的主帥,所有的事情都剛自己有關、都是自己的責任,不能只「侯侯作自己的代誌」,還要去「操心所有國民黨的代誌」,不能再以專心市政為由,切割自己的責任。侯友宜應該儘速提出一套完整的選舉戰略和進程,讓自己的同志和藍軍支持者瞭解,自己未來要做什麼,會如何打好這場選戰,才能安定人心、提振士氣。

過去幾個月,侯友宜的民調一直下滑,如今正式獲得徵召,可望會出現一定的反彈,但若侯友宜沒有辦法趁勢一舉拉高民調,讓藍軍能看到勝選的希望、提振藍軍的士氣,就會墜入一個弱勢的競選格局,也不利未來的在野整合。國民黨7月下旬將舉行全代會,侯友宜如果不能在那之前拉開競選陣容、展現破釜沉舟的決心、拉近民調的差距,國民黨的選情就很難樂觀。

【作者 單厚之/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