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無情?人盡其才? 談重建舵手的球員交易
在 2017-18 NBA 新賽季開打前,波士頓賽爾提克在與騎士隊的封關交易中搶盡媒體版面,除了交易案中的兩大明星後衛外,賽爾提克隊總經理 Danny Ainge 的作派再次引發討論。
Ainge 以在商言商的冷酷風格聞名,球員時代兩度被交易的他,對於職業運動的商業本質有著透徹了解,當穿上西裝化身管理階層後,他充分發揮自己的商人本色,也因其主導的交易案對於球隊戰力提升的成功機率高,造就他成為績效斐然的專業經理人。
從 2003 年掌管球隊人事權後,Danny Ainge 十多年來主導綠衫軍多筆重磅交易,其投資精準之名雖然響徹雲霄,但冷血、不近人情的考語亦接踵而來,即使事後證明多數交易案對於球隊邁向成功的戰力銜接極有幫助,亦無法擺脫輿論批判。
距今四年前,波士頓三巨頭瓦解,Ray Allen 先行投奔熱火、冠軍教頭 Doc Rivers 也離開豆城前進洛杉磯,Danny Ainge 旋即交易掉 08 年奪冠的另一骨幹Kevin Garnett、及近年綠色血脈最純正的基石球星 Paul Pierce,當時引發輿論譁然,球隊前途看來一片渺茫。
但 Danny Ainge 心中的重建藍圖是清晰的,利用老球星最後的剩餘價值,換得隊形需求的功能即戰力及囤積選秀權,在年僅 37 歲的 Brad Stevens 執掌綠軍兵符後,隔年賽爾提克就重回季後賽,重建費時四年不到,他們已經在問鼎東區冠軍,這無疑是成功有效率的重建。
然而,就算賽爾提克已處於旭日東昇之勢,考量到未來競爭力與薪資空間,Danny Ainge 依然沒有停止改造巨輪的運行。
2017 年,與波士頓共同經歷大喜大悲,並寫下賽隊季後賽史上單場次高得分紀錄的看板球星 Isaiah Thomas,在慶祝結婚紀念日的假期後被 Ainge 告知已被交易到克里夫蘭;此前一個月,Ainge 才剛把另一位後場大將 Avery Bradley 交易到底特律活塞。
現年 26 歲的 Bradley,是 2010 年選秀會上由賽爾提克隊親自指名,生涯至今七年皆效力於豆城,近年逐漸打出明星後場身手,尤其是防守能力廣受好評,勝任 Isaiah Thomas 與對手對位劣勢時的互補拍檔綽綽有餘。
但在與 Gordon Hayward 簽下四年 1.28 億美金的頂級合約後,賽爾提克的薪資空間已然有限,而 Bradley 的合約將邁入最後一年,考量來年無足夠銀彈續留身價將翻倍的 Bradley,Ainge 選擇在高點前進行交易。
當騎士隊 Kyrie Irving 的「trade me」宣言,一如野火燎原之勢蔓延開後,Ainge 在年齡、身材、未來性及薪資空間的綜合衡量後,把 28 歲打出生涯顛峰的 Isaiah Thomas 拿來與騎士隊交換 25 歲的 Kyrie Irving,正式將過去兩年的主力後場搭檔解體,這個決定避免了未來與 IT 可能的長約談判,也不必再評估這位矮將年過三旬後是否會快速下滑的風險,在今夏群星驛馬星動的板塊飄移中,因時制宜的 Ainge 在既有的成功下,重新組建了一支全新的賽爾提克,即使這些決定看來非常無情。
但對他而言,這是習以為常的工作環節。
從 03 年的 Antoine Walker、05 年的 Walter McCarty、2013 年的 Kevin Garnett 和 Paul Pierce,許多曾為賽隊竭盡股肱,並在豆城揚名立萬、建功立業的球星們最後無緣於賽隊終老,在「球隊利益絕對優先」的價值觀驅使下,球星在 Ainge 眼中猶如逢高脫手、逢低買進的籌碼。
別說交易掉 Paul Pierce 和 Isaiah Thomas 會引發什麼批判,即便傳奇如 Larry Bird 與 Kevin McHale,90 年代初期因傷走下坡的名人堂級前場搭檔,在 Ainge 眼中仍不外乎換取新血的指標商品,倘若 90 年代人事權真由 Ainge 主導,他絕不會放任明星球員在隊中老化至自然退休,讓球隊重建空轉什麼都沒撈到,並在王朝徹底傾頹才邁開百廢待興的沉重步伐,他傾向的一直都是 2012-2017 年這樣有效且震盪幅度小的重建方式。
能被交易 有時是種幸運
在看過 Ainge 操刀的一連串除舊布新交易案後,我常想到中華職棒的現行困境,尤其是今年首當其衝者,也是一支老牌球隊,只不過他們不穿綠,是穿黃的。
中信兄弟今年在外籍教練史耐德執掌兵符後,於下半季進行換血重建,林智勝、張正偉、蔣智賢、林威助、王勝偉、鄭達鴻,這些過去球隊的一線戰將,或因低潮、或因受傷、或因不得信任,長時間待在二軍,至今歸期未定,甚至不知會否在季後賽露臉。這些名將,有些對球迷有劃時代意義、有些過去赫赫功勳、有些是球迷共同的回憶、也有些仍是當打之年的即戰力,然而他們目前似乎都不在史耐德重建的藍圖裡。
重建,確實是每支曾歷經輝煌的球隊,在絢爛歸於平淡之際的必經之路,顧念情誼與球迷觀感,選擇續留老將確實是兩面刃,有利處在於全了球星從一而終的志向及歷史定位,及塑造球隊重情感、守然諾的良好形象;而缺點則是減緩重建步調,壓縮新人鍛鍊空間,此利弊拿捏在中職更為尷尬,因為換血時幾乎無法搭配交易進行,所以破格錄用新人之際,正是故舊生涯告終之時。
當打之年的球星,因球隊政策轉換或用人格局丕變,被長時間冰封二軍,無法為球隊貢獻及球迷面前獻藝,這種狀況在職業運動很常見,國外的解決方案很簡單,就是像 Ainge 這樣進行交易即可。
然而在中職,隊伍只有四支,直接對戰過於頻繁,球隊高層交易前沉吟再三,選擇「既不使用、也不資敵」的做法,導致球員市場靜如止水,老將在還有戰力及交易價值時被雪藏二軍直到被迫退休,自家球迷也因此分裂,一邊支持拉拔新人,一邊選擇為老將發聲,最終結果往往是球隊的票房魅力與球迷支持同步下滑,及對台灣棒球人力資源的持續浪費。
回顧 2013 年夏季,Danny Ainge 用 Paul Pierce 和 Kevin Garnett 等傳奇球星向布魯克林籃網隊換得 2014、16、18 三年的首輪選秀,及 2017 年首輪選秀交換權,還外帶四名可用之兵,這筆交易不但震驚全聯盟,更讓賽爾提克近四年來受用無窮,這筆交易案成真後,布魯克林籃網的戰績每況愈下,持續成為爐主強力候選,藉此受惠者當然是透過交易獲得籃網多年首輪選秀權的波士頓賽爾提克。
你可以批評 Danny Ainge 冷血、不近人情,也可以慨歎人心不古,忠義、誠信之觀念淡薄,但 Ainge 的做法不但讓重建更有效率,對於老球員來說也未嘗不是重拾舞台、打出新天地的契機,那些不在未來藍圖的球星,透過交易案得到其他球隊的賞識、重用,在生涯中、後期持續發光發熱至最後一刻,仍不失為「壯有所用、人盡其才」的坦途,比起許多被新人或政策壓縮,進而失去舞台乃至於被迫引退的球員來說,或許他們是更為幸運的一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