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不是最熱的一天!中醫揭夏至養生3招:吃「紅色食物」護心臟
文/uho優活健康網
2023年24節氣中的「夏至」落在6月21日,太陽將會直照北回歸線,不僅是北半球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從夏至到小暑、大暑的這段期間,氣溫會逐漸攀至悶熱高峰。面對熱炎炎的夏天正式來臨,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冠蓁也教民眾「消暑養生3招」。
示意圖/資料庫
陳冠蓁提醒:「夏至雖然是日照最長的一天,但其實不是最熱的一天。太陽能量會從此時持續累積熱量,到最熱的時候會落在大暑或是小暑。」有句台語俗諺說:「夏至到風颱」,就是指梅雨季到了夏至已正式結束,接下來就是要迎接颱風季節的來臨了。在季節及節氣轉換之際,民眾該掌握哪些養生保健之道呢?陳冠蓁建議,可從飲食、生活起居作息來調整,可透過「3招」消暑養生。
多喝熱水
陳冠蓁表示,夏天大家常喜歡來杯冰冰涼涼的手搖飲,喝下去感覺暑氣全消。但其實比起喝冰水,多喝點溫熱的水,會影響人體局部排汗的速率,可以透過提高局部排汗速率,進而帶走人體更多的熱量。比起喝冰水,解熱效果來的更好,反而會讓人感覺更消暑。
此外,常有民眾認為,喝冰水可以消耗人體熱量,不僅消暑又能達到減重效果,但陳冠蓁說明,這其實是很多人的錯誤迷思。「假設一個人1天,喝了2,000毫升的0度C冰開水,這樣也只能增加大約70~80大卡的熱量消耗,但相對於我們一餐就吃下1個約5、600大卡的便當,這樣的熱量消耗其實非常沒有效益。」還不如喝溫熱的水,能更好地幫助人體散熱。
多吃清爽酸收食物
陳冠蓁指出,台灣夏天多偏濕熱,以中醫理論來說,若夏天飲食上想幫助脾胃去濕,可以多吃綠豆加薏仁、紅豆、紅鳳菜、胡蘿蔔、酸梅湯等,選擇清爽的食物,避免吃肥膩滋補食物,對腸胃及代謝系統的負擔較小。
她說明,綠豆有清涼退火效果,薏仁也有利濕功效;而「紅色食物」就包括紅豆、紅鳳菜、胡蘿蔔等,可以保護心血管健康;酸梅湯的功效,則可收斂過多汗水,以及耗散過多的氣,讓心神不要那麼浮躁,也能消除夏天悶熱帶來的疲累感。
晚睡早起多運動
因夏至時節日照較長,日落較晚、日出較早,陳冠蓁建議,生活起居可追隨日光時間,將作息調整為晚睡早起,晚一點入睡並早一點起床活動。若認為晚睡早起,壓縮到了正常的睡眠時間,可透過午休小憩,來補充不足的睡眠,同時避開中午及下午太陽光最強烈的時候;午休時間長短則因人而異,只要睡得舒服、覺得有休息到,又不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時間即可。此外,天氣熱時可多運動,不只能保持運動的好處,還能提高身體對於熱的適應力及調控能力,同樣都是36、37度的高溫天氣,但身體不會感到那麼不舒服;熱的時候運動還可以流更多汗,使血管擴張幫助散熱、增加血液循環。運動完也建議用溫熱水洗澡,避免毛細孔打開時吹到風,讓風邪入侵。
除了上述消暑養生3招,陳冠蓁也建議2穴位按壓點,皆位於大腸經上,對於中醫來說,可幫助腸胃系統健康、排便順暢、提高免疫力,也可以提升整體的精氣神,讓民眾更有活力:
曲池穴:位於手肘肱骨外上髁跟肘橫紋連線中點
合谷穴:位在手掌虎口處
文章授權轉載自《uho優活健康網》夏至竟不是最熱的一天?中醫揭夏至養生3招:吃「紅色食物」護心臟
【延伸閱讀】
天氣一熱,皮膚乾癢、紅疹又過敏?醫:小心患這4類「夏季皮膚病」
夏天熱昏頭!竟跟腸道健康有關?營養師教你吃「這3樣」防熱中暑
延伸閱讀
常做這5件事容易造成「弟弟垂頭喪氣」!很多年輕人幾乎每天都在做
愛吃紅肉當心體味重!營養師:大魚大肉體味恐比蒜頭、雄黃重
每31分鐘就有1人確診大腸癌! 「久坐不動」增大腸直腸癌風險
看更多相關新聞
雲林南高屏花東防逾36℃高溫 午後留意雷陣雨
高溫飆上36度!24日東南風吹起「3地區傘準備好」
天氣悶熱 山區午後防較大雨勢
鯉魚潭、德基解渴水情燈號轉藍燈 台中旱象暫除
天熱暈倒以為是中暑 發現是1致命疾病!2症狀出現就要警覺